|
|
訂閱社區雜志 |
蘇州市啟動城鄉污水處理精準攻堅“333”行動 |
(時間:2020-6-15 11:16:09) |
從去年至今,蘇州市對地下排水管網開展地毯式檢查、修復。這輪治理中,昆山率先開展全域排水管網普查,以城郊結合部、城中村、老舊小區為重點,全面排查污水管網覆蓋情況,完成1.6萬多個雨污混接點改造和3萬多個缺陷管段修復。 記者從11日召開的全市高質量推進城鄉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暨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精準攻堅“333”行動推進會上獲悉,近年來,蘇州市各地全面開展高質量推進城鄉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計劃,蘇州市將啟動以“三消除”“三整治”“三提升”為主要內容的城鎮污水處理精準攻堅“333”行動,從一滴雨水開始,聚焦源頭治理,高標準推進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建成“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城市”。 源頭把好治水第一關 生活污水處理提效 如何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位于蘇州吳江區的開弦弓村給出了最佳答案。開弦弓村,因流經小村那條小清河猶如一張拉滿的弓弦而得名。新農村建設結合高標準的城鄉污水治理,讓如今的江村風景秀麗、環境優美,引來不少外地游客的目光。 將時間向前推幾年,開弦弓村卻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彼時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尚不完善,家家戶戶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房前屋后的溝渠內,溝渠直通河汊滲入地下,一到夏天河汊里的氣味就很難聞,滋生各類蚊蟲。作為吳江區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首批試點村,吳江區七都鎮大力實施農村污水治理,建成并運行分散式污水處理站。這個污水處理站就像一個“生態公園”,可以滿足村內所有人日常的生活污水處理。在這個“生態公園”內,混濁的污水經處理后可直排放或用于灌溉。系列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以其低投入、低維護成本、效果好,在吳江區的村鎮農村污水處理中得到廣泛應用推廣。”蘇州市高質量推進城鄉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組負責人徐兆鵬說。 自蘇州市開展三年行動計劃以來,全市各地全力推進各項治理工作,全市城鄉生活污水處理效能穩步提升。記者從市水務局獲悉,2019年,全市開工建設(新、改、擴建)30座污水廠、完工8座,提標改造污水廠26座,建成1449公里污水收集管網、38個獨立場站污水設施、14.5萬噸/日規模生態尾水凈化濕地和21個廠站除臭系統,完成817個小區雨污分流改造,檢測檢查5659公里排水管網,完成1776個村莊、6.6萬戶農戶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85%。其中,列入省高質量發展考核的太湖流域一二級保護范圍內的22座城鎮污水廠全部開展提標改造,其中10座廠已完成改造,考核任務超額完成。隨著三年行動計劃的深入推進,全市89家城鎮污水廠在供水量略有下降的情況下,處理水量增加了6.31%,CODcr削減量增加了10%以上,污水廠進水濃度和尾水指標均有明顯改善。 治理好河湖毛細血管 擦亮生態美麗河湖底色 站在昆山正陽橋上駐足遠眺,清澈的婁江伴著明媚陽光,倒映著兩邊林立的高樓,遠處還有三三兩兩漫步著的市民。這幅人水和諧的生態畫卷,生動詮釋著昆山推進生態美麗河湖建設以來的喜人變化。 昆山在全省首創河長辦、治水辦、農污辦、黑臭水體辦“四辦合一”,加強生態修復和綜合治理。今年,昆山高起點建設“生態美麗河湖”,深入落實蘇州市生態美麗河湖建設五年行動計劃,先行啟動建設36條“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生態景觀河,通過控源截污、清淤活水、生態修復、水系聯通等綜合治理,打造沿河開放空間、沿湖濱水休閑空間、生態景觀廊道。截至目前,城鎮建成區黑臭河道基本消除,境內8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III比例保持100%。 地下排水管網、溝渠塘壩等小微水體是河湖的“毛細血管”,在治理“大江大河”的同時,小微水體的污水治理和管護十分關鍵。 去年以來,蘇州市把水環境質量作為城鄉生活污水治理的標尺,圍繞排水、治污加大治理監管力度。去年,蘇州市嚴格排水許可,尤其是面廣量大的“五小”行業排水許可,2019年全市共發放2694件排水許可,較上年增長33%;狠抓污水接納,落實“十個必接”,推進陽臺車庫污水收集,規范醫療機構、餐飲服務業、企業聚集區等重點行業排水行為,2019年,全市完成1037個陽臺車庫污水收集系統、3069個“十個必接”項目、5588個重點行業污水接納系統建設;加強多部門聯動,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違法排污、偷排偷倒等行為。截至目前,全市932條城鄉黑臭水體整治任務已完成922條(城鎮426條、農村496條),城鎮黑臭水體已基本消除。 高標準打好三大戰役 加快建成“達標城市” 省“333”行動方案提出,計劃通過兩個階段共五年左右時間,持續推進實施以“三消除、三整治、三提升”為主要工作內容的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精準攻堅行動,最終實現“污水不入河、外水不進管、進廠高濃度、減排高效能”。“達標區”是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精準攻堅“333”行動的基本單元,是體現提質增效工作成效的重要載體。 今年,蘇州市將以“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為抓手,不斷提升污水處理能力。 “今年是三年行動計劃和黑臭水體整治的收官年,‘333行動’要在今年起步見效。”市水務局局長王國榮說,今年的重點工作是高標準打好“333”行動攻堅戰、高質量打好三年行動計劃收官戰、高標準打好質量安全隱患殲滅戰。 對于蘇州來說,要抓緊排查城區劣Ⅴ類河道,完成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排水分區劃定,以排水分區為單元,摸清本底現狀,建立“333”行動問題清單,形成任務清單、項目清單和責任清單,排定工作計劃,按期實施;要以老城區、老小區、江南水鄉古鎮提質增效達標區建設為突破口,以管網和污水收集為核心,以消除雨污混接和污水直排為重點,以水質提升為終極目標,選擇一批項目作為試點,先行先試、抓出成效。 2020年各市、區完成2個以上“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示范建設,同步探索工業區、居住小區、單位內部、“小散亂”排水戶整治實施途徑和推進機制;以點帶面,加快建成“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城市”。 根據蘇州市高治辦202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蘇州市將加快推進24座城鎮污水廠改、擴建,完成58公里互聯互通保障管網和663公里污水收集管網建設、974個村莊2.4萬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5座通溝污泥處理設施和48個獨立場站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力爭新增污水處理能力63萬噸/日;繼續推進62座城鎮污水廠尾水提標改造,完成24處尾水濕地系統建設和14座污水廠除臭設施建設。 力爭年底前,改造完成的污水廠尾水達到“蘇州特別排放限值”標準,全市建成尾水生態凈化濕地規模不低于全市污水廠總規模的三分之一;確保污水應收盡收,力爭年內完成358個小區雨污分流改造,515個陽臺和車庫污水收集系統建設,推進1274個“十個必接”污水接納和1983個重點行業污水接納項目建設,完成前期排查出的2132個非雨出流和污水直排點治理;繼續加大管網檢查力度,確保管網結構完整、功能正常。年內完成9118公里排水管網檢查,其中污水主管網1504公里、污水支管網3594公里、雨水管網4020公里,并同步開展問題管網修復工作。同時,各地要加大整治力度,消除城鄉黑臭水體,除了完成最后10條農村黑臭河道整治任務,還要進一步動態排查城鄉河道,確保應治盡治,消除劣Ⅴ類水體。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