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化工】廣州石化多措并舉提升裝置環保管理水平 |
(時間:2015-6-10 9:10:14) |
“將清水與污水的流向分開是清污分流的原則,清污分流系統升級改造后,不僅操作化繁瑣為簡便,而且提升了雨水與污水的分離級別,確保清污分流工作更加到位。”廣州石化2號重整裝置工藝員牟紅旗說。 6月5日,廣州石化2號重整裝置清污分流系統升級改造工作順利完成。分流閥門更換為簡單更為方便的蝶閥,增加了動設備的圍堰,將以前單獨圍堰升級為統一圍堰,并將圍堰的分流閥門由以前的42個縮減至3個,不僅使清污分流系統更加可靠,而且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工作量。 一年來,該裝置先后實施了5項環保技術整改措施、完善了4項環保操作規范,開展了6次職工環保意識培訓,多措并舉提升裝置環保管理水平。 每一個VOC密封點都納入管控 “裝置預加氫單元汽提塔T101底部換熱器E103的管線導淋口的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測量數據高達5000ppm。”3月初,在裝置進行揮發性有機物泄漏檢測與維修(簡稱LDAR)技術應用初期,一份權威的VOC密封點監測數據讓裝置每一職工感到驚訝,因為平常他們在預加氫區域汽提塔T101操作時,并沒有覺察到有一絲油氣味。 為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作為廣東省第一批LDAR試點單位,廣州石化于2013年10月正式啟動LDAR項目。LDAR技術是針對工廠各裝置可能存在VOC無組織排放的設備、管件而實施的系統化管理措施,實施后不僅能降低企業揮發性損失,減少污染物排放,持續改善環境,還可以提高工藝安全性和可靠性。 2號重整裝置作為廣州石化第三階段LDAR技術應用的裝置之一,該裝置將5500多個閥門,12000多個法蘭,13000多個各式連接件在內的22320個VOC密封點納入廣州石化的LDAR系統進行統一管控,并建立了一套規范的LDAR建立、掛牌、描述、檢測操作、管維LDAR系統操作程序,實現了查漏、修復、復測、數據評估設備泄漏閉環管理。 “LDAR技術應用的過程既是實現VOC減排的過程,又是提升全體員工環保意識的過程。”該裝置工藝主管梁江華表示,通過實施LDAR技術,不僅提升了裝置環保管理水平,員工主動關心安全、環保的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檢測、維修漏點的主動性也大大增強。 “軟”“硬”兼施削減加熱爐氮氧化物排放 加熱爐是重整裝置的關鍵設備之一,它為重整反應提供必需的溫度條件。由于火嘴中心溫度高達1000攝氏度以上,在燃燒過程中容易產生氮氧化物,從而形成污染源。 為有效控制煙氣中氮氧化合物含量,該裝置首先從管理入手,先后制定并實施了幾項措施,如加強對燃料氣氮含量的監測分析,由原來一周一次增加為一周二次,發現異常及時匯報和調整;加強加熱爐漏風檢查以及鼓風機負荷的操作監控,重新修訂加熱爐過剩空氣系數與爐膛負壓的運行參數標準,提高操作苛刻度;制訂加熱爐操作標準手冊,推行規范化操作;將加熱爐崗位操作納入裝置小指標競賽考核范疇,每月進行評先評優,提高職工操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出臺和實施,使加熱爐操作精細化、標準統一化,加熱爐運行平穩率得到提高,煙氣中氮氧化物含量也得到有效控制。 該裝置在加強管理,提高“軟”實力的同時,不斷在技術攻關和改造等方面下“硬”功夫。如通過升級改造,將加熱爐燃燒器統一更換為低氮氧化物燃燒器,煙氣中的氮氧化物含量比改造前降低了40%。 冷卻水回用實現環保節能雙贏 5月底,該裝置大型機泵P103、P207冷卻水流程順利通過技術改造,冷卻用水由循環水更換為除鹽水,裝置外排水質電導率大幅降低,提高了污水處理場凈化水的回收率。 該裝置預加氫汽提塔底泵P103與重整汽提塔底泵P207屬于高溫熱油泵,泵入口溫度達到210攝氏度,為確保運行泵體得到充分冷卻,P103與P207的冷卻系統需要投用大量的循環水,但由于回水背壓較高,手閥全開也滿足不了冷卻要求,導致冷卻水只能外排至含油污水井,無法循環利用。然而,大量高含雜質的外排冷卻水容易導致裝置外排污水的電導率超標,影響下游裝置污水處理場凈化水的正常回收。 為解決這一問題,裝置技術人員成立攻關小組,一方面加強裝置外排水質監測,另一方面積極尋求P103與P207機泵冷卻水的改造方案。通過一輪的集思廣益,最后一致決定采用預加氫單元注水系統除鹽水代替循環用水的改造方案。該方案實施后,不僅滿足了高溫機泵的冷卻要求,而且冷卻水用作預加氫注水循環利用,無需外排,有效降低了裝置外排水質的電導率,實現了環保節能的雙贏。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大氣污染防治是中美環保合作的重要 | 10月8日,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在北京會見美國康寧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孟安睿。翟青指出,大氣污染防治是中美環保合作的重要領域,中國愿與美國就污染防治領域展開交流與合作,推動中美環保事業發展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