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av资源网址_亚洲老司机av_日韩高清免费观看_久久影院100000精品

設為首頁 | 添加到收藏夾 注冊會員 | 忘記密碼 | 退出
國際節能環保網
關鍵字:
政策法規|廢氣治理|噪聲控制|環境監測|固廢治理|清洗與清理|環保前沿|環保技術|土壤修復|綠色建筑
化工|水處理|環保設備|國際視野|企業動態|技術專題|人物訪談|推薦案例|
>>首頁 >> 商業資訊 >> 化工資訊 >> 查看資訊信息
訂閱社區雜志
【化工】“十二五”化工行業環境保護發展指南
(時間:2011/9/19 15:14:52)
  一、化工行業環,F狀及主要問題
  (一)化工行業環保現狀
  “十一五”期間,化工行業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環保方針政策,緊緊圍繞污染物減排、清潔生產、重金屬污染防治等環境保護的重點、難點積極開展工作,推動了行業環境保護的健康持續發展。
  一是污染減排技術支撐不斷加強。二是責任關懷實施工作成效顯著。三是清潔生產工作全面推進。四是重金屬污染防治初顯成效。
  總體來看,通過加強污染減排技術研發推廣,努力推動實施責任關懷,加快推進清潔生產,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帶動等措施手段,化工行業廢水重復利用率由88%提高到90%,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由92%提高到95%;鍋爐燃燒廢氣煙塵排放達標率由87%提高到9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處置率由80%提高到85%;瘜W需氧量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25.0%;氨氮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0%;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16.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目標,為工業領域污染減排約束性指標的完成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一五”以來,化工行業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盡管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多年來行業粗放式的發展方式積累的許多深層次矛盾,使當前的工作還難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污染減排任務仍十分艱巨。2009年,化工行業排放工業廢水29.7億噸,工業廢氣2.3萬億立方米,產生工業固體廢棄物1.3億噸,分別占全國工業“三廢”排放總量的14.2%、5.3%和6.6%,位居第2、4、5位。其中,排放化學需氧量42.7萬噸、氨氮8.8萬噸、二氧化硫97.5萬噸、氮氧化物54.0萬噸,分別居工業領域的第3、1、4、4位。一些特征污染物如氨氮、氰化物、危險廢物更是高居首位。同時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能源消耗結構的不合理,也造成了的資源能源的浪費和環境壓力,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
  二是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技術支撐體系還不完善。目前行業內還有相當一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工藝和設備還在運行;環保投入少,設施落后,生產過程缺少控制;資源再生、能源回收利用技術較少,產品深度開發力度小。雖然有了一批比較成熟的能源節約、清潔生產和“三廢”綜合利用的新工藝和新技術,但總體上講數量比較少,水平也比較低,特別是缺乏關鍵共性技術,如農藥、染料等精細化工行業的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治理技術、高濃度氨氮廢水削減技術等還未從根本上取得突破,還難以形成推動環境保護工作的有力支撐。
  三是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理念還沒擺到突出重要的位置。當前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清潔生產已經成為促進化工行業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和重要保障,但一些企業還沒有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這一基本國策擺到應有的重要位置,有的雖然在硬件上做了必要的投入,但缺少管理措施和制度保障。有些企業觀念不到位,還沒有認識到清潔生產、環境保護對提升技術水平、提高產品競爭力、改善企業形象的重要意義,主動開展環境保護的動力不足。行業中重開發、輕節約,重速度、輕效益,重外延發展、輕內涵優化,重利潤增長、輕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傾向還有相當的市場。
  二、“十二五”化工行業環保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工業實現轉型升級的攻堅時期,化學工業發展的內外環境將發生新變化,對化工行業的環境保護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
  (一)國際環境
  國際環境公約的履約要求化工行業做好環境保護工作。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我國逐漸加入并履行了一系列國際公約,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斯德哥爾摩公約、鹿特丹公約、巴塞爾公約,還有處于談判期的國際汞公約等。這些公約的履約對化工行業“十二五”期間的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45%的目標,這必然對化工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工作帶來新的壓力。
  國際貿易競爭新格局要求化工行業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產業發展出現新形勢,以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為主的貿易競爭新格局已經形成,美國、歐盟等國限制高能耗、高排放、含有毒有害原料的產品進口等政策,致使產品競爭激烈,貿易摩擦不斷加大,對我國化工行業的發展形成了“倒逼機制”。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順應潮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加強環境保護,把綠色、低碳、清潔化發展作為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突破綠色壁壘的重要抓手。
  (二)國內環境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化工行業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十二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要求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要求化工行業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國家對“十二五”期間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新目標、新要求,包括即將出臺的環境稅、環境責任險等新政策,重金屬污染整治以及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約束性減排指標的達標壓力等新任務,使化工行業面臨的任務更加艱巨,完成任務的難度更大。國家環保新政策、新法規也要求化工行業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同時,行業自身越發凸顯的環境問題更要求化工行業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三、“十二五”化工行業環保工作指導思想、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為主線,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推廣步伐,實現化工生產全過程控制,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三廢”綜合利用,有效削減化工生產污染物產生量和排放量,積極推廣環保新技術,加大化工企業廢水、廢氣的治理力度,使化學工業污染嚴重的局面有明顯的好轉,努力實現化學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發展目標
  1.水污染防治以節水和廢水資源化為核心。到2015年,所有化工企業要實現清污分流,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2%,廢水實現全部處理并穩定達標排放;瘜W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比“十一五”末減少10%、12%,主要行業噸產品廢水排放量降低10%。
  2.大氣污染防治以綜合利用為核心。到2015年,化工主要行業可利用的工藝廢氣、余熱都要回收或綜合利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比“十一五”末減少8%、10%。鍋爐燃燒煙氣和工藝廢氣處理率達到100%。 
  3.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以廢物減量化和資源化為核心。到2015年,化工行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處置率達到100%。
  4.加強典型企業和園區的示范,培育一批“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創建一批“化工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和“化工清潔生產綠色園區”。
  5.重點開展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到2015年,低汞觸媒使用率達到100%,鉛、鉻、鎘、汞、砷得到有效控制。
  (三)重點行業目標
  1.氮肥行業
  到2015年,廢水排放量減少15%,80%以上的企業實現生產污水零排放,特別敏感地區實現生產廢水超低排放;氨氮、化學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減排15%。
  (1)對總氨生產能力約2400萬噸/年的200個企業,實施“氮肥生產污水零排放技術”,技術普及率達到60%以上。其中對處于缺水地區或水環境敏感地區的氮肥企業,同時實施“循環冷卻水超低排放技術改造”,實現“氮肥生產廢水的超低排放”,技術普及率達到80%以上。
  (2)對總氨生產能力約1200萬噸/年的100個氮肥企業實施生產廢氣、廢固處理及清潔生產綜合利用技術改造,技術普及率達到60%以上。
  (3)支持100家企業采用常溫精脫硫工藝技術、脫羰基金屬脫氯脫氨脫油技術實施氣體深度凈化的技術改造,技術普及率達到60%以上。
  (4)支持100家以煤為原料的合成氨生產企業實施原料氣醇烴化醇烷化微量CO、CO2脫除清潔生產工藝技術改造,使60%以上產能的微量CO、CO2脫除實現清潔生產。
  (5)加大先進氨合成技術及預還原催化劑、蒸發式冷卻(冷凝)器、尿素CO2脫氫技術的推廣力度,支持130噸/時×2臺及以上的燃煤鍋爐建設氨法煙氣脫硫裝置。
  (6)加快淘汰催化及非催化法氨水液相半水煤氣脫硫工藝技術等落后工藝和設備。
  2.磷肥行業
  到2015年,磷石膏年綜合利用率達到30%,積極推進多種磷石膏綜合利用途徑研究和開發,基本控制磷肥生產氟污染,搞好氟資源的綜合利用。
  (1)重點推廣濕法磷酸凈化技術,在大型企業中的普及率達30%以上。
  (2)積極研究和開發多種磷石膏綜合利用途徑,提高磷石膏的綜合利用率,重點搞好磷石膏制各種新型建材,使磷石膏綜合利用向資源化、工業化、規模化發展,在磷復肥行業中的普及率達30%以上。同時大力推行磷石膏無害化處理技術,消除磷石膏堆放的環境隱患。
  (3)積極推進磷肥生產過程中含氟廢氣的回收利用技術,生產高附加值的氟化工產品,提高氟資源的回收率,搞好氟資源的綜合利用,減少氟污染。
  (4)加快研究和推進磷礦石伴生碘資源回收技術。
  3.硫酸行業
  到2015年,硫酸生產要基本消除氟和砷的污染,生產中二氧化硫尾氣要實現回收利用。硫鐵礦渣利用率達到100%。
  (1)大力推廣硫磺制酸、硫鐵礦制酸節能節水技術,力爭20萬噸以上硫磺制酸裝置采用此技術的普及率達到30%~40%;硫鐵礦制酸推廣200萬噸產能的裝置。
  (2)推廣尾氣脫硫技術,回收利用電廠、冶煉制酸廠尾氣中SO2。
  (3)重點治理污水中的砷、氟及重金屬污染,禁止沒有砷處理裝置的礦制酸裝置企業使用高砷礦。
  (4)進一步研究和推廣礦制酸燒渣的綜合利用技術。
  4.氯堿行業
  到2015年低汞觸媒使用率達到100%。聚氯乙烯行業實現電石渣全部綜合利用,聚合母液廢水全部達到回用目標,ADC發泡劑行業實現氨氮達標排放。
  ——燒堿
  (1)隔膜法燒堿完成金屬擴張陽極、改性隔膜技術改造300產能萬噸;完成1200萬噸燒堿產能應用“零極距”離子膜電解槽技術;完成140萬噸燒堿產能應用氧陰極技術。
  (2)建立國產離子膜技術應用示范工程。
  (3)完成2200萬噸燒堿用鹽水膜法脫銷技術、普及率達到70%。
  (4)完成800萬噸燒堿產能應用三效逆流膜式蒸發技術;建立200萬噸燒堿產能應用三相流燒堿蒸發技術;建立200萬噸燒堿產能應用超聲波防除垢蒸發技術;全部推廣氯化氫合成余熱利用技術(約600萬噸)。
  ——聚氯乙烯
  (1)大力推進汞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固汞觸媒技術研究力度,加大無汞觸媒技術投入;建立廢汞觸媒回收的示范工程及從廢汞觸媒中回收HgCl2工藝的示范工程。建立高效汞回收示范工程;重點推進和應用低汞觸媒和鹽酸脫吸技術。
  (2)加快推進電石渣的綜合回收利用技術。推進全行業聚氯乙烯產能干法乙炔改造工作,產生的電石渣全部回收利用。
  (3)加大對聚氯乙烯母液回收及治理技術的研究和推廣,重點推廣生物膜法技術,完成3600萬噸的聚合母液廢水處理工程。
  (4)進一步推廣精餾尾氣變壓吸附技術。
  ——ADC發泡劑
  加快無酸縮合配套裝置及廢水處理裝置改造,推進廢水氨氮處理技術,實現氨氮廢水達標排放。
  5.純堿行業
  到2015年,氨堿生產的蒸氨廢渣的綜合利用水平從3%~4%提高到10%左右;聯堿廢水平均排放量從4~5m3/噸減少到2m3/噸以下,氨耗從目前350~360千克/噸降到340~350千克/噸。
  (1)大力推廣含氨廢水的治理技術,重點推廣“聯堿不冷碳化技術”;同時提高其綜合利用水平,推進聯堿企業水污染物的零排放。
  (2)減少氨堿企業蒸氨廢渣的產生量,同時其提高其綜合利用水平,重點推廣“氨堿廠白泥用于鍋爐煙氣濕法脫硫生產石膏技術”,行業推廣率達到50%,并實現與行業外企業合作。
  (3)推廣20%的天然氣造氣聯堿企業采用回收鍋爐煙道氣CO2生產純堿技術,以天然氣為原料的聯堿廠取消石灰窯;氨堿廠減少石灰石用量。
  (4)推廣干法蒸餾技術,回收制備石灰乳時生石灰和水的反應熱用于蒸餾,同時減少蒸餾廢液當量,應用產能由60萬噸提高到160萬噸。
  (5)推廣外冷變換氣制堿清洗工藝根治聯堿廢水排放,應用產能由20萬噸提高到100萬噸。
  6.無機鹽行業
  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在2010年基礎上減少15%,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70%,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0%,其中,鉻鹽含鉻廢渣綜合利用率達到100%,危險固廢處置率達到100%。
  ——黃磷
  (1)加大黃磷干法除塵、尾氣深度凈化、綜合利用生產高附加值碳一化學品、黃磷電爐電除塵器技術的推廣力度和應用示范工程建設,黃磷裝置的尾氣利用率不小于90%。
  (2)加強黃磷爐渣和泥磷的綜合利用,利用黃磷爐渣作生產水泥的原料或混合材料,綜合利用率在96%以上。
  (3)推廣磷化工與硅化工、煤化工、碳一化工、氯堿化工、建材等產業耦合共生技術。推廣先進適用的清潔生產技術,加速裝置更新換代,淘汰落后產能。
  ——鉻鹽
  (1)鼓勵發展鉻渣的綜合利用技術,當年產生的六價鉻渣實現100%綜合利用或無毒化處置,完成行業歷史遺留400萬噸鉻渣無毒化處理或綜合利用,全面開展污染土壤的無毒化治理工作。
  (2)加大技術攻關力度,加快推廣無鈣焙燒生產工藝,改進和提高液相氧化法(亞溶鹽氧化法)生產,建立氣動流化塔式連續生產鉻酸鈉工藝示范裝置,進一步降低能耗、物耗,減少污染物排放。
  (3)大力推廣鉻鐵堿溶氧化制鉻酸鹽技術,建立5萬噸/年示范裝置,并適時在行業中推廣擴大產能。
  (4)開展氧氣焙燒技術、減壓蒸發水溶液反應生產鉻酐副產晶體硫酸氫鈉的研究,開發三價鉻鹽(如硫酸鉻、氯化鉻、甲酸鉻、硝酸鉻、氟化鉻、醋酸鉻等)的生產工藝。
  (5)推廣煉鐵和制水泥添充劑等鉻渣綜合利用技術、強化鉻酸酐副產物硫酸氫鈉回收技術、二氧化硫塔式還原噴霧干燥生產堿式硫酸鉻,硫銨法生產氧化鉻綠技術等成熟可靠技術。
  7.農藥行業
  到2015年,力爭進入化工集中區的農藥原藥企業達到全國農藥原藥企業總數的50%以上。低毒農藥比例達到55%以上,高毒農藥品種比例降低到5%以下;“三廢”排放量減少30%,副產物資源化利用率提高30%。
  (1)大力推廣莠滅凈一步法綠色合成工藝、高品質甲基嘧啶磷清潔生產技術,力爭到2012年覆蓋全行業。
  (2)大力推廣草甘膦副產氯甲烷清潔回收技術、擬除蟲菊酯類農藥清潔生產技術及樂果原藥清潔生產技術,達到80%的行業普及率。
  (3)大力推廣二苯醚類除草劑原藥生產三廢回收技術、常壓空氣氧化產二苯醚酸技術,行業普及率達到30%~50%。
  (4)開發有效的廢氣處理技術和相應的副產品、固廢回收技術和工藝。
  8.染料行業
  到2015年,染料行業污水產生量每年減少1200萬噸,COD產生量每年減少20萬噸。加強產品創新,優先發展環境友好型染料品種。
  (1)實施染顏料中間體加氫還原、三氧化硫磺化等清潔生產工藝改造,完成25萬噸染顏料中間體生產,行業普及率達到60%。
  (2)推廣實施膜過濾及原漿噴霧干燥系統改造,對現有的生產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完成30萬噸產能。
  (3)加快推廣有機溶劑替代水介質清潔生產制備技術,行業普及率達到60%,完成5萬噸染顏料中間體清潔生產改造。
  (4)加快推進低濃酸含鹽廢水循環利用技術,完成20萬噸染料合成過程產生的含鹽廢稀酸的綜合利用。
  (5)在國內10家重點分散染料生產企業內推廣實施無鹽化重氮劑亞硝酰硫酸技術和設備,推廣實施分散染料重氮化等當量反應。
  9.涂料行業
  涂料行業重點發展以水性化木器涂料為代表的環境友好型涂料技術,到2015年,低污染涂料比例達到60%。鈦白粉行業重點推行清潔生產技術,減少廢渣38.4萬噸/年,減少有害廢氣排量48000萬立方米/年,減少廢鹽排量3.6萬噸/年,削減二氧化硫排放量2.8萬噸/年,綜合利用廢酸液(濃度為20%)600萬噸/年,綜合利用硫酸亞鐵約150萬噸/年。
  ——涂料
  (1)重點發展以水性木器涂料、水性橋梁防腐涂料、水性汽車防腐涂料、水性集裝箱防腐涂料、光固化涂料為代表的環境友好型涂料技術,發展比例分別達到15%、10%、75%、5%、60%、1.5%。
  (2)發展以自動化安全環保和節能減排為目標的溶劑型涂料全密閉式一體化涂料生產工藝技術與涂料用氨基樹脂清潔生產技術,普及率達到10%。
  ——鈦白粉
  (1)加快推進沸騰氯化技術應用,爭取在氯化法鈦白粉生產中的普及率達到60%;加快硫酸法鈦白粉連續酸解生產技術、尾氣余熱濃縮廢酸技術、硫鈦聯產熱能利用技術、酸解黑渣回收利用技術等先進清潔生產技術在硫酸法鈦白粉生產中的應用,行業普及率均達到50%。
  (2)積極開展鈦白粉生產副產石膏及硫酸亞鐵的綜合利用,爭取2014年之前消耗800萬噸至1000萬噸化學石膏;副產硫酸亞鐵綜合利用技術普及率達到50%,并將其轉化為可再生使用的副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
  四、“十二五”化工行業環保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全面推行清潔生產
  堅持把推行清潔生產作為轉變化工行業發展方式的主線,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引導和政府推動相結合的清潔生產推行機制。一是在國家有關部門的直接領導下,大力宣傳推行清潔生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化工行業全體職工自覺實施清潔生產的認識;二是積極協調爭取國家有關清潔生產的優惠政策和專項資金,千方百計引導企業采用無廢或少廢先進工藝技術,加快落后生產裝置的技術改造;三是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和培訓,深入分析和挖掘節能減排潛力,促進節能減排。四是在氯堿、氮肥、磷肥、農藥、染料、涂料等行業建立一批清潔生產示范項目,創建一批化工清潔生產示范企業;五是協助國家有關部門制定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指導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和清潔生產審核;六是組織開展清潔生產技術經驗交流與推廣,重點推廣一批清潔生產共性關鍵核心技術。
  (二)加快技術推廣應用
  加強環境保護,實施清潔生產,始終要以堅持技術進步為主線,立足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充分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著力解決行業環境保護發展中的技術瓶頸制約。一是針對化工環保的難題積極組織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攻克一批環保技術難關。重點開展有機化學原料、農藥、染料、部分精細化工等行業排放的含芳香烴、鹵代烷烴、有機硫磷化合物、高濃度氨氮等難降解有機廢水的削減技術和治理技術,突破一批行業環保治理難點。二是大力鼓勵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在化工行業的應用。重點推廣氮肥生產污水零排放技術、電石爐爐氣綜合利用技術、低汞觸媒技術、鹽酸脫吸技術、ADC發泡劑無酸縮合技術、黃磷電除塵技術和尾氣綜合利用技術、鉻鹽無鈣焙燒技術、含氟廢氣生產無水氫氟酸技術、磷礦石伴生碘資源回收技術、草甘膦副產氯甲烷及母液清潔回收技術、鉻渣、磷石膏渣、氨堿廢渣、電石渣綜合利用技術及二氧化碳的捕集、分離、凈化、封存技術等。三是及時跟蹤國際環保技術發展動態和趨勢,引導行業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適用的環保技術、裝備和管理經驗,篩選、動態發布環保先進實用技術,為企業開展治理污染提供技術支持和咨詢服務。四是建立支撐技術庫、專家庫以及技術交流平臺,逐步形成行業環境保護的信息、技術和咨詢服務體系。
  (三)積極培育典型示范
  積極培育先進典型企業和園區,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引領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一是組織開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和“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培育,研究制定“兩型”企業和“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審核評估制度,細化評估程序、統一評估標準。在重點行業中培育一批高標準、規范化的“兩型”企業和“清潔生產示范企業”,樹立典型,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二是組織開展“綠色化工園區”培育,在引導“化工入園、產業成鏈”的產業集聚發展的同時,培育一批化工園區實施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示范工程,進一步提升園區企業資源利用和節能減排水平,力爭“十二五”末,示范園區內企業清潔生產水平均達到二級以上。以國家級和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為先導,創建一批化工循環經濟示范園區。
  (四)有效防范環境風險
  堅持預防危險化學品在生產、加工和使用等生命周期過程中向環境的污染排放。綜合采取產業結構調整、環境準入、綠色化學、風險管理、污染預防、信息監督等多種手段,控制危險化學品環境風險。一是強化危險化學品的環境準入,將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納入化工行業準入政策體系,提高準入門檻,嚴格限制高毒、高殘留、對環境危害嚴重的危險化學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以及相關企業跨地區的梯度污染轉移。制定化工園區環境準入條件,控制化工園區低水平建設。二是加大有毒、有害化學品淘汰力度,優化產業結構。完善產業結構調整目錄,淘汰高風險有害化學品及落后工藝,合理控制總量規模,嚴格限制低水平重復建設,鼓勵化工產業發展綠色化學技術,推動產業升級。三是嚴格化學品環境管理,減少有毒污染物排放。鼓勵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及現有最佳技術和工藝,有效控制有毒污染物排放。選擇重點行業、地區和企業,實施重點環節管理化學品示范工程。四是優化產業布局,提升區域風險防控能力。將危險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要求嚴格納入行業、區域發展規劃,對不符合規劃布局和環境安全隱患突出的企業加快搬遷改造。制定化工園區管理辦法,逐步完善園區內安全與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及設施的一體化建設,提升區域環境風險防控和應急能力。
  (五)努力推動責任關懷
  推廣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安全健康、清潔生產為主旨的“責任關懷”,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責任關懷”體系。一是深入宣傳責任關懷理念和加強試點,使行業的更多企業能積極推進和實踐責任關懷,把責任關懷理念貫徹到企業的總體發展規劃和方針目標中,采取有效措施規避和防范環境風險,不斷提升企業形象,增強行業競爭力。二是加強責任關懷基礎研究,建立起責任關懷的管理體系和評價體系,制定標準、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探索責任關懷評估認證方法,使責任關懷工作在行業內健康、規范、有序的發展。三是積極爭取政策支持。爭取在國家有關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從政策、稅收上對實施責任關懷的企業給予激勵,以提高企業實施責任關懷的積極性。四是加強國際合作。積極關注國際上責任關懷的新動向,了解學習ICCA、美國化工協會組織開展責任關懷活動經驗,借鑒國際上先進的理念和規則,使責任關懷立足我國基本國情,突出特色,符合實際,有所創新。
  五、政策保障措施建議
  (一)協助政府部門制定出臺環境政策,為化工行業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根據行業突出的環境問題,結合產業發展趨勢,積極協調政府有關部門制定并出臺一系列環境政策,提升化工行業環境保護工作水平。一是對高能耗、高污染、高環境風險行業,及時制修訂行業環境準入條件,提高環境準入門檻,進行源頭遏制。二是完善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相關法規標準體系,并加大宣傳力度,推動行業節能減排,努力完成約束性污染減排目標。三是研究制定清潔生產推行方案,制修訂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清潔生產審核指南等,為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四是加強對重金屬污染、化學品環境風險、危險廢物管理、環境稅征收等重大環境問題的研究,適時向有關部門提出政策建議。五是積極參與國際環境公約談判,深入研究履約的經濟和環境影響,為履行國際公約和維護行業利益提供技術支撐。
  (二)積極爭取有利于行業發展的環保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
  一是協調政府部門加大財政資金和優惠政策的支持力度。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加大中央財政清潔生產專項資金、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技術改造專項資金、中小企業轉型資金、節能節水專項資金和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等資金、政策對企業的支持力度,引導行業企業的技術升級改造和污染治理工作。二是建議拓寬投融資渠道。充分運用市場機制,通過發布清潔生產推行方案、循環經濟技術支撐目錄、重大節能環保技術支撐目錄等,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和社會資金加大對清潔生產、節能減排和技術改造項目的支持。三是建議逐步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將產業政策、財政政策、金融政策與環境政策相結合,完善綠色信貸機制,協助政府部門建立清潔生產審核、實施責任關懷與綠色信貸、節能減排資金等金融財政政策的對接機制。
  (三)加強先進典型的培育和示范,引領行業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提升
  加強對先進典型企業的培育,以示范促推廣,全面推動,使化工行業環保工作上水平。一是逐步制定完善與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開展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有關的示范企業、示范園區等的規范、技術評價指標體系、驗收標準和評價標準,為實施示范工作提供技術支撐。二是開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化工清潔生產示范企業”、“綠色化工園區”、“責任關懷示范企業”等的培育和評選工作,并定期進行表彰,將先進典型企業或園區向國家有關部門進行推薦,積極爭取相關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逐步形成長效激勵機制。三是加強先進典型企業經驗交流,發揮引領示范作用,通過座談會、現場會等多種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將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技術措施向全行業推薦,帶動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充分發揮協會服務職能,積極構建咨詢服務技術支撐體系
  加強對國家“十二五”環保規劃、工業清潔生產“十二五”規劃及行業環保發展指南的宣貫工作,引導行業企業樹立先進的環保發展理念。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專家資源優勢,積極構建環境咨詢服務支撐體系,為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環境管理提供培訓、審核、診斷、后評估等技術咨詢服務。加強對企業相關人員的環保、清潔生產培訓,建立由環保政策法規、技術標準、咨詢服務、專家庫、典型案例等組成的信息服務平臺,及時向企業發布有關環保技術、管理和政策信息,加強信息交流,為企業開展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便利信息服務。 

關閉窗口打印該頁
推薦圖片
森特股份聯手三棵樹推動涂料行業能源轉型 
  節能減排與全球每個國家、行業都息息相關。涂料作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工業的重要材料,整個行業正在努力探索環保低碳發展之路。    圖為簽約儀式現場。   
熱點文章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廣告服務 | 網站聲明 |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網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見反饋
網站服務熱線:010-56350733 媒體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興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769209918@qq.com
經營性網站許可證京ICP080572 京ICP備09007515號-5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511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绛县| 竹山县| 吉安市| 基隆市| 赤城县| 衢州市| 九江县| 凌云县| 贺兰县| 资兴市| 观塘区| 禄丰县| 五峰| 奇台县| 山东省| 龙游县| 万源市| 拜城县| 福鼎市| 平昌县| 常熟市| 和平县| 明水县| 山东省| 龙游县| 南阳市| 黔西县| 镇沅| 渭源县| 天峨县| 蒙城县| 沧源| 金川县| 绥化市| 华坪县| 隆德县| 饶阳县| 日照市| 阳高县| 巴彦淖尔市| 东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