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汝陽縣產業集聚區:搶占建筑產業升級新高地 |
(時間:2019-9-16 8:56:15) |

中電建基地生產的成品建筑部件
近日,在汝陽縣產業集聚區的中電建裝配式建筑科技基地一角,一座普通又特殊的兩層小樓拔地而起,吸引了不少附近村民的圍觀。 普通,說的是它的外表——白墻黑瓦,看起來和農村常見民房沒什么區別。屋里若隱若現的螺栓結構則表明了其特殊之處——這座小樓是依靠類似搭積木的方式拼接而成的,只用了不到一周時間,而用傳統方法建造需要花費月余時間。 其優點,不是光用眼睛可以觀察到的。 “這是我們園區研制搭建的‘貝雷易居房’,全部采用干式連接,嚴格按照國家綠色節能一級標準進行設計,可抵御八至九級地震,保溫效果也很好。”項目技術負責人張鼎驕傲地告訴記者。 兼具優異性能和高效的施工效率,“貝雷易居房”來頭不小。它的學名叫作裝配式建筑,即由預制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在實際生產中,工廠可以根據客戶要求,提前做好模塊、部件,然后在現場拼裝。相比于傳統建造,這種采用工業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的建造方式,可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和工程質量,降低建筑能耗,減少資源消耗,也符合節能環保的國家政策。 當前,隨著我國城鎮化程度逐步提高,建筑產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裝配式建筑是產業升級的重要路徑之一,而我市重點推進的中電建裝配式建筑科技基地項目,正是這一領域的優秀代表。 根據規劃,該項目總投資20億元,共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年產20萬立方米自動化PC構建生產線3條和國家級新材料研發中心1個,二期建設年產20萬立方米自動化PC構件生產線和年產12萬立方米裝配式市政構件生產線。園區一期建成達產后,將實現年產值8億元,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為打造全國裝配式建筑產業示范基地奠定堅實基礎。 當前,我國裝配式建筑行業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105.6億元快速增長到2018年的5972.8億元,7年間復合增速為195%左右,整體市場持續處于高成長階段。我市出臺裝配式建筑攻堅計劃提出,到2020年年底,全市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在20%以上。 得益于火熱的市場現狀,該園區一期廠房生產不久,就已接到部件訂單。目前多批生產出來的全裝配式圍欄、樓梯等,整齊有序地放置在園區內等待配送。而園區中部的二期廠房已基本成型,預計今年10月即開始投產,屆時園區整體生產能力將是現在的數倍。 隨著裝配式建筑產業的持續進步,一系列產業升級措施也在該項目中緊鑼密鼓地推進著。 該項目與同濟大學、洛陽理工學院等展開校企合作,實現“產學共贏”,在著力推進廠房建設的同時,推動多項技術升級,目前已有12項專利申請被受理,該項目也被認定為市裝配工業化技術研發中心。 記者在研發中心內看到,兩座分別實施墻外保溫處理和墻內保溫處理的單元裝配式房屋正在接受保溫測試,以達到國家相關技術標準要求。“在裝配式建筑階段,我們將接受大量的定制化需求,因此設計多種房屋處理手段,以滿足不同客戶要求,也是項目升級方向之一。”項目負責人楊小平表示。 此外,中電建項目致力于推進“外墻板保溫”“裝配式構件氣密性與熱冷橋處理技術”“裝配式建筑清潔能源與新風應用”等方面的技術研究,這些技術的升級推廣,后續將加速綠色裝配式建筑技術的應用推廣。 近年,河南省為加快制造業提質增效,全力推動“三大改造”。此類改造升級在園區建設中同樣有所體現。在建筑模具制作中,該園區在業內實現了三維柔性焊接平臺的率先投用,該平臺通過銷栓快速連接,能夠對各種形狀的工件進行快速定位和快速裝夾,搭配上可重復編程的自動控制操作焊接工業機器人,適用于多種工件的焊接和產品的裝配,可將3米模臺的平整度誤差控制在0.75毫米范圍內,遠低于業內標準1.5毫米。 當前,以中電建裝配式建筑科技基地等重點園區為依托,汝陽縣產業集聚區已進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9家,其中綠色建材主導企業占企業總數的85%以上,已形成一定規模的裝配式建筑產業集群,正加速搶占全省相關產業發展先機,逐步建成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綠色建材暨裝配式建筑產業示范基地。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