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確保完成雙90% 今年土壤修復市場規模或超400億 |
(時間:2020-5-14 8:53:04) |
國家將加大凈土保衛戰攻堅力度,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等目標任務。 生態環境部12日晚消息稱,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當日在京聯合召開推進打贏凈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視頻會議,決定進一步強化耕地周邊污染源整治力度,有效切斷污染物進入農田的鏈條。加快完善土壤、地下水、農業農村、固體廢物、化學品等領域的監測體系,推動部門間信息交流與數據共享。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將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措施》有關要求,組織對各地攻堅戰成效進行考核。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也表示,緊盯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任務,強化督導考核,層層傳導壓力。 土壤安全包括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農膜回收率、化肥利用率、農藥利用率5個指標。 根據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美麗中國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及實施方案》,將由第三方機構(中國科學院)對全國及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美麗中國建設進程評估。以2020年為基年,以5年為周期開展2次評估。 去年4月21日,生態環境部原部長李干杰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介紹,目前,我國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環境風險依然存在,部分重有色金屬礦區周邊耕地土壤重金屬問題突出,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導致的土壤污染不可忽視。 記者從多地生態環境部門了解到,“雙90%”已經作為硬性指標,列入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如深圳市剛剛發布的決戰決勝污染防治攻堅戰一號令明確,2020年,寶安區、坪山區、光明區、大鵬新區分別完成100畝、415畝、266畝、78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全市受污染地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達到95%以上。 據生態環境部介紹,截至目前,我國已初步建成包含79941個點位的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基本實現所有土壤類型、縣域和主要農產品產地全覆蓋。 全國30個省(區、市)初步建立污染地塊準入管理機制,如河南省規定對土壤環境質量不符合相關規劃用地條件的建設用地,不予發放選址涉及該地塊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從每年的中央修復資金撥付情況來看,2019年預算額同比大幅增長42.9%至50億元。華經情報預測,隨著各城市工業場地土壤污染的詳查和建檔的完畢,土壤實際修復的市場具有高爆發的潛力,預計今年我國土壤修復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440億元,到2024年將達到860億元。 受污染地塊除了修復外,另一種途徑就是改變利用方式。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我國目前正按照分區域、分品種開展安全利用與種植結構調整,比如,在湖南省長株潭地區270萬畝耕地實施重金屬污染修復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在湖北、天津和遼寧等地開展特定農產品結構調整區劃分和種植結構調整試點示范,積極探索重度污染耕地嚴格管控技術方法與管理模式。 生態環境部介紹,廣西河池市在639畝重度污染耕地中探索種桑養蠶的做法,在有效控制農田污染風險、保障人體健康的同時,農民畝均年收入增加7500元左右。貴州銅仁市將萬山區敖寨鄉、下溪鄉受汞污染的農田農藝調整建設為食用菌種植基地、大棚蔬菜種植基地,輻射帶動了近1000多名群眾脫貧致富。 就耕地污染與施用化肥的問題,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13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作物總產中有三分之一來自化肥的貢獻,中國糧食產量的一半來自化肥。他說,化肥流失對農業面源污染的貢獻率并不高,農業源氮、磷排放的貢獻分別僅占11.2%和25.7%。化肥使用中出現的水體污染、土壤板結以及地力下降等問題,根本原因在于沒有科學利用好化肥,應將化肥減量引導到科學施肥上來。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