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修復企業受資本熱捧 復地科技獲千萬元Pre-A輪融資 |
(時間:2019-9-19 8:28:19) |
8月30日,成立僅3個多月的北京復地中業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地科技)宣布獲得千萬元級的Pre-A輪融資。復地科技是一家以生態環境修復、保護作為核心業務的高科技型品牌企業,本輪融資主要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及項目開發。 復地科技成立于2019年5月,以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為主攻方向,專業從事土壤、礦山以及水環境修復,并在環境修復基礎上實現景觀和生態產業融合。公司擁有一批核心技術團隊,擁有數項生態修復及土壤修復專利,以及探地雷達地下污染調查技術、LFD6000場地滲漏污染監測技術、ERT劃定有機污染場地污染區技術等新型修復技術。公司先后與北京礦冶集團、中煤國地集團、中電建勘測設計院、中國海洋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多個央企、國企和高校達成全面戰略合作。 從2018年開始,隨著大環境開始降溫,投資市場遠不如前些年火爆。在這樣的情況下,復地科技何以迅速獲得融資呢?對此投資方表示:“復地科技既具備現有生態修復領域的修復技術和工程實施經驗,更創新性研發了獨有的生態修復工程服務。非常看好復地科技公司的發展前景。”因為在行業內研發及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以及對技術與產業相融合的深刻理解,成立僅3個多月的復地科技迅速獲得投資者青睞,完成Pre-A輪融資。 復地科技創始人、董事長范天立于90年代北大地質專業畢業,后赴美攻讀水文地質、留美從事環境科學工作近七年,回國后一直在生態環境領域工作至今。他表示:“近年來生態修復已然成為社會熱門話題,在國家政策鼓勵下,生態修復也已然成為新興的技術和產業發展領域。環境污染并非不可逆轉,土質、水質,都可以通過技術改變,濁水可以變清,棄土可變良田。” 范天立介紹說,“這是一個極需要耐心的工作,其成就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會像有些工作可以很快看到成果,甚至成果不能用肉眼看到,但是數據可以說明問題。有時候土質的變化通過顏色無法判斷,但可以通過PPM值的變化來判斷。比如說被鉻污染過的土地是100個PPM,但通過技術性的手段,消減祛除這些污染物之后降到了5個PPM。這就是我的們成就感。” 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利用,我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相關資料顯示,全國土壤污染情況總超標率為16.1%。目前國內尚缺少較確切的全局性污染地塊信息,不過初步估計應有工業污染地塊100萬塊~200萬塊,受污染需要治理修復的礦山面積150萬公頃,受污染農田約2000萬公頃。 近幾年隨著國內對于土壤治理的不斷重視以及2016年“土十條”相關政策等推出,土壤修復市場得到快速釋放。2016年當年實現項目釋放約62.85億元,同比增長195%,2018年增長35%至135億元。但即便如此,相較于已經治理多年的美國、西歐、日本等區域的環境修復產值,規模仍然明顯顯小。 未來,預計中國環境修復總投入會達到1.5萬億元~2.5萬億元之間。 目前,致力于環境修復的企業并不多,然而在2019年上半年環保企業普遍業績不佳的背景下,環境修復業務卻異軍突起,成為提振公司業績的亮點。以A股環保板塊某龍頭企業為例 :該公司環境修復業務2019上半年同比增長41.19%,環境修復新增訂單6.15億元,占新增訂單總額的34.6%。多個土壤修復及地下水修復項目均有較大程度進展。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