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海南省三亞市將采取分3種治理模式修復廢棄礦山 |
(時間:2016-11-1 10:50:24) |
10月31日下午,《三亞市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獲得三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方案》明確將治理方式分為風景游憩型、生態恢復型和再生利用型等三種模式。 為進一步提升全市生態環境,加快裸露山體治理進度,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促進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斗桨浮访鞔_,以提升三亞市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持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并重,落實我市生態修復工作,使三亞經濟、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裸露山體治理工作由林業部門牽頭,以各區、管委會及有關部門協助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據統計,三亞市境內共分布有廢棄建筑用粘土礦和花崗巖石料礦55個,其中粘土礦9個,花崗巖46個,受損的總面積為105.41萬平方米。主要沿三亞市繞城高速、G98環島高速、東環鐵路、迎賓路等交通線分布。 《方案》將治理方式分為風景游憩型、生態恢復型和再生利用型等三種模式。其中,風景游憩型模式是指通過場地功能的置換,營造公共開放空間。制定合適、鮮明并具有特色的基本主題,通過科學的修復方式、合理種植、灌溉以及維護手段使綠色的恢復得以實現,使場地從原來的工業采礦地轉變為具有公共休閑、遺址展法、植物博覽、郊野游憩等功能的公共開放空間。生態恢復型模式是指通過恢復被破壞的生態系統,重構生物棲息環境。通過科學的手段,運用生態學、景觀生態學等方法,恢復礦山開采被破壞的生態系統,恢復生物多樣性。再生利用型模式是通過受損山體重新開發利用,再次創造社會經濟價值。進行景觀改造,將劣勢轉變為優勢,重新煥發新的生機。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