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唐明:加快構筑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體系 |
(時間:2016-3-8 14:38:27) |
“黑土地變毒土,土壤污染致糧食年產減100億公斤”,全國政協委員唐明認為,重金屬污染不僅嚴重影響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長發育,造成減產;更重要的是在“土壤-植物-水域”系統中的高流動性,使其極易通過農產品或受污染的水進入食物鏈,毒米、毒菜、毒肉、毒水等嚴重危及人類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唐明表示,重金屬污染具有隱蔽性、長期性,修復困難的特點。土壤被污染之后,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土壤質量下降,有益生物群落減少,自凈能力減弱,自我更新時間漫長,幾乎不能實現自我修復。重金屬污染防治已刻不容緩。 他建議,要加強源頭治理力度,減少污染排放。加強土壤污染的立法工作,加快出臺《土壤環境保護法》或《土壤污染防治法》,以法律手段遏制土壤污染進一步擴大。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污染土壤修復進程。啟動重大科研攻關項目,組織本領域的專家共同致力于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修復技術研究;對已經被污染的土壤,針對不同的污染程度、不同的污染來源,研究不同的修復技術,鼓勵制定植物、微生物和動物等的聯合修復措施;根據生態學原理,利用修復植物或專性微生物等特異生物對環境污染物的代謝過程進行生態修復,并借助物理和化學修復以及工程技術加以強化或條件優化的綜合環境污染治理技術,修復污染土壤。要建立有效的土壤污染監測體系和土壤污染預警機制。在現行《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中,增加包括重金屬和有毒有害有機污染物等在內的污染物種類,建立土壤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建立土壤污染預警機制,及時發布土壤質量變化信息。要加大重金屬污染立地造林,改善生態環境。開展干旱、鹽堿、貧瘠化、荒漠化和采礦遺地等困難立地條件造林技術的研究力度;開展抗重金屬造林理論基礎和技術的科學研究,改善生態環境。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