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生物方法將成為污水處理“主力軍” |
(時間:2015-8-19 15:25:33) |
根據北京市水務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北京市全市在高峰日每天有100萬立方米的污水未經處理直排入河,全年污水直排總量超過2.5億立方米。如此龐大的污水直排量,是北京市在可持續發展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 近日,跟隨北京電臺“科學環保有問必答”2015共建“綠色北京”全媒體互動傳播公益行動環保創新探尋活動生態環境探尋調研組,深入山東、廣東兩家環保企業,了解河水生態維護和治理的新技術,城市污水新型處理辦法,幫助環保項目做普及宣傳,解決實際環保難題。 生物技術治污的困境:成本高 見效慢 2014年北京市確立了污水治理三年行動方案,加快推進再生水廠建設,推進再生水調度工程建設,并將全面啟動污泥處置設施建設。方案計劃到今年,在全國率先實現污泥全部無害化處置目標。 “對于北京這樣一座大都市,僅僅建設幾座大型的再生水處理廠顯然是不夠用的。” 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馮成洪表示,目前在北京,污水治理采用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的都有。但是,總體上來講,物理方法、化學方法仍然在整個污水處理當中占據主要地位。雖然物理方法、化學方法都存在著明顯的缺點,但是面對城市每天產生的如此大規模的污水,顯然生物方法見效慢、成本高的缺點更是難以滿足需要的。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臺長助理李捷表示,北京電臺組織這樣一次環保創新探尋活動,就是希望為北京市找到一種更加有效又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的污水治理方式或者說是為北京市污水處理提供一些借鑒的建議、更好的思路。 “從目前來講,生物技術雖然是污水處理的新寵,但是物理技術和化學方法在污水處理中仍舊占據主導地位。生物技術見效比較慢,時間過長,對于大中城市來講,每天產生大量的污水,不可能有時間等污水慢慢的被處理掉。這就導致了部分大城市在選擇治污方式時出現的偏向。解決生物方式存在的問題,是目前生物環保企業需要攻克的難關。”山東凱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金珂談到。 多管齊下 破除城市污水處理困境 企業參與研發技術,政府選擇購買服務,在污水處理領域,PPP模式早已經成為企業與政府合作的典范。2015年6月23日,北京市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北京藍皮書》,其中《北京公共服務發展報告2014-2015》指出,北京市擬引進1300億元的社會資本參與鄉鎮污水處理、城市道路、固廢處置和鎮域供熱等六大領域126個重點項目建設。 “環保產業發展具有較大潛力,尤其是在北京,政府對環保產業也非常重視。”杜少中說,北京的污水處理市場潛力很大,政府鼓勵企業進行研發,將更多的科技創新環保企業納入到北京治污的領域里來,通過提供政策支持,鼓勵企業新技術的研發、推廣和運用,引進污水處理新技術,更加高效地處理城市污水。 北京農學院城鄉發展學院院長劉克鋒教授表示,北京電臺生態環境探尋調研團所選取的這兩個生物環保企業所采用生物技術方法,利用微生物菌劑酶,在哪污染在哪治理,在降低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的壓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就目前來看,生物方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僅依靠生物方法是不現實的,污水處理應該因地制宜、多措并舉,源頭治理和末端處理相結合,常規技術和新技術相結合。 同時他表示,不管是大的環保企業,還是小的環保企業都應該得到支持,要積極鼓勵他們同政府、科研院所、社會組織等進行合作,進行產品研發,通過合作將環保企業做大做強,為污水治理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理措施。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