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國外如何治理噪音 |
(時間:2015-10-28 12:25:11) |
美國:“皮毛法律”治噪音 在美國的社區,要求每一個業主避免在自己的土地或房產上進行“不合理”的侵擾附近土地使用或享受的活動,如不能讓鄰居家的生活受到煙味、嘈雜聲的打擾。小麻煩也有相應的法律管轄,美國人稱此類為“皮毛法律”。美國大多數城市或州都有噪音控制法規或反噪音法規,禁止制造噪音擾民。 美國大多數地方法規中都有關于“安靜時間”的規定。一般來說,大多數法規規定的安靜時間是從晚上的十點到第二天早晨七點,周末或節假日的時間會往后延遲一個小時。這就意味著在這段時間內,任何大到足以使正常人被吵醒的聲音,都是不允許的。 英國:居民區寵物不能大叫 1971年,英國就對生活噪音做出了明確規定。此后,具體條例越來越多。2004年,倫敦市關于噪音的法令甚至規定:居民在使用收音機或電視機時,聲音不得傳出8米,家養的寵物也不得發出過大的叫聲,在居民區任何人不能摁喇叭、吹哨和鳴笛。 德國:22點后不準大聲說話 德國規定22點后不準大聲說話、放音樂、聚會,周末要舉行聚會也得事先征得鄰居同意。 日本:消除噪聲靠“自律” 日本人比較強調自律,許多大城市的市中心都熱鬧非凡,但在日本的許多社區,有時讓人感到靜得出奇。 日本的《環境基本法》對噪音有明文限制:療養部門和社會福利設施集中的地方,白天噪音在50分貝以下,夜里不能超過40分貝;市民居住區白天55分貝,夜里45分貝以下;住宅和商業、工業混合區域白天60分貝,夜里50分貝以下。達不到標準,有關部門會加以治理。 新加坡:居民之間互相體諒 新加坡雖然沒有在控制社會噪音方面做到十全十美,不過居民之間互相體諒的觀念對解決問題非常有幫助。新加坡對噪音污染的管理有很多詳細的規定,比如對建筑工地有幾個特殊時段的音量限制,公寓里如果哪家噪音過大,可以投訴,政府會有人過來管理。新加坡人有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的概念,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如果你在地鐵上拿手機大聲放音樂,很多人會對你怒目而視。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