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視野】聯合國五大機構發布“全球藍色碳市場”計劃 |
(時間:2011/11/8 10:38:29) |
為了提高全球海洋及沿海地區的管理,聯合國五大機構近日發布了“全球藍色碳市場”計劃。該計劃的主要特征是為海洋生物棲息地保護者創造直接經濟收益。 據環境新聞服務網(ENS)報道,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聯合國發展計劃組織,國際海事組織以及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五大機構發布的《海洋及沿海地區可持續發展藍圖》顯示,為了保護海洋和沿海碳匯,五大機構計劃與現有的國際碳市場合作,制定和實施一個藍色碳市場計劃。 事實上,海洋不僅能吸收和儲存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而且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匯,吸收了26%的二氧化碳排放。 海洋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的一個原因是,其生物泵能將海洋表面的二氧化碳移除,轉化為生命物質,并散發到更深的水層。在全球所有被捕獲的生物碳中,55%被海洋生物在海上吸收,因此被稱為藍色碳,其中至少有一半是被紅樹林、鹽沼、海草和海藻等海洋植物所吸收。這些植物僅覆蓋不到0.5%的海底,但在調節氣候和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大機構警告說,雖然地球表面的70%被海洋所覆蓋,但只有1%的海域受到保護。 他們在《藍圖》中提出,要制定和實施全球藍色碳戰略,必須要通過一個藍色碳的監測和認證標準,以藍色碳為背景設置海洋生物棲息地保護目標,還要為藍色森林生態系統服務開發一套經濟價值估算方法。 五大機構表示,他們將努力把海洋和沿海生物棲息地創建成被全球接受的、新型的可交易碳市場,并創立“全球藍色碳基金”。他們還打算建立一套機制,使海洋和沿海生態系統的碳捕獲及碳儲存信用額度將來可以在國際氣候變化政策框架內使用。 五大機構表示,海洋及其生態系統的關鍵作用長久被忽視,他們的目標是確保海洋和沿海生態系統在2012年6月的“里約+20”會議中不被忽略。 報告中強調,全球主要海洋生態系統的60%已經退化,或正在以不可持續的方式被使用,導致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損失。在過去50年里,紅樹林的覆蓋面積減少了30%至50%,珊瑚礁減少了20%,加劇了許多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區的脆弱性。 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最終被海洋吸收的比率已接近26%,從而導致對一些浮游物已形成威脅的海洋酸化,并危及整個海洋食物鏈以及有賴于此的社會經濟活動。 五大機構表示:“其中一些現象不是現在才出現,但由于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增加和技術進步等累積壓力,這些現象被加劇。” 此外,位于大洋深處的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往往具有重要價值,但沒有得到充分認識及任何保護。 在1992年的里約熱內盧峰會和2002年的約翰內斯堡峰會上,國際社會曾為應對這些挑戰做出承諾,但仍然沒有得到落實,目標也未能實現。例如,承諾到2015年將魚類種群恢復到可持續的水平、2012年創建海洋保護區網絡等,均未能實現。只有少數幾個國家通過了減少以陸地為基礎的海洋污染的立法,因為這導致了海洋死水區數量的增加。到目前為止,已有400多處海區被標記為處于“生態死亡”狀態。 《藍圖》的作者指出:“許多目標和指標的全面實施有賴于各國、政府間組織和國際社會的進一步努力。” 他們認為目前的情況是政治意愿和資源缺乏、機構能力不足、科學數據不充分和市場失衡所造成的。 《藍圖》的結論是:“藍色經濟的綠化將依靠科學和技術來推動,但成功將取決于良好的政策進程和有效的制度安排,而且需要來自國際社會、世界各國及業界的承諾和資金支持。”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