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甘肅平涼全力助推生態環境領域地方立法 |
(時間:2022/11/23 10:16:44) |
近年來,甘肅省平涼市生態環境局主動履行生態環境保護統一監督管理職責,積極參與地方立法,全力抓好法規實施,先后推動出臺4部生態環境領域地方性法規,為依法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精準把握方向,科學申報立法項目
堅持將推動立法作為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利器,科學、精準做好立法選題和項目申報工作。
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涉及多行業多部門,在工作推進中一直存在責任不具體、措施不系統、界限不明晰等問題,結合中央和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確定揚塵污染防治和水源地保護作為優先立法課題,通過立法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問題整改。
堅持必要可行。始終將必要和可行作為申報立法建議的基礎條件,組織業務科室、執法單位、基層部門和監管對象,多次召開對接論證會議,對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反復討論分析,達成基本共識后,及時申報立項。
堅持實踐先行。立法項目確定前,針對立法內容,扎實開展相關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排查問題線索,改進管控措施,為推進地方法規正式立項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也為后續立法工作提供了成熟經驗和具體思路,體現了地方立法立足實踐、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注重法規實操,扎實開展前期調研
聚焦重點領域,堅持問題導向,做好調研研究“基本功”。
摸清現狀。在開展揚塵污染防治和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立法調研前,對揚塵污染源分門別類進行清單式梳理,對市、縣、鄉三級飲用水源地進行拉網式摸排,全面掌握相關工作現狀,有針對性地起草調研方案,明確目標內容、任務分工和時間節點,做到了有的放矢。
找準癥結。調研過程中注重收集矛盾問題線索,開展重點論證分析。比如,針對水源保護部門職責劃分不清、保護區內建設項目性質界定不明確等矛盾集中點,從具體案例入手,開展責權解析,尋找解決途徑和方案,并最終在法條中明確了鄉鎮政府和城區街道辦的責任義務,詳細列舉了保護區內常見禁止性行為。
傾聽一線。堅持將基層工作人員和服務監管對象作為調研重點,深入了解群眾關心、社會關切的焦點問題,收集來自第一線的對策建議,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為后續草案起草提供了鮮活材料。比如就群眾關心的水源水質安全問題,在《平涼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中》形成法條,明確了水質監測責任單位和定期公示的具體要求。
嚴格質量控制,廣泛吸納各方意見
按照法定立法程序,堅持將意見征求貫穿于起草完善的全過程。
深入磋商,確定法規框架。組織起草小組成員,依托前期調研結果,立足地方法規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明確的法律責任、細化的規定要求,在大量查閱上位法,充分借鑒其他省、市同類法規成熟做法的基礎上,反復交流磋商,確定法規框架和結構,形成草案討論稿。
豐富形式,廣泛征求意見。積極通過書面征求、會議座談、專題對接、法律咨詢和公告征集等方式,廣泛征求省、市、縣行業部門、立法顧問、專家學者和群眾代表等社會各階層的意見建議。如在《揚塵污染防治條例》起草過程中先后召開意見征求和座談論證會5次,累計征集意見建議130余條,使得法規內容更豐富,更具地方特為和可操作性。
緊密銜接,科學研判甄別。立足上位法要求,對各個層面的意見建議進行認真研判甄別,剔除了一些明顯有悖于上位法的內容,對一些好的意見建議按照“法言法語”要求進行了總結提煉,形成了符合法規行文要求的條款,既豐富了法規內容,也保證了法規草案的順利過審。
發揮立法實效,著力抓好宣貫執行
堅持將法規貫徹實施與重點工作相結合,全力抓好立法工作“后半篇文章”。
強化宣傳培訓。法規出臺后及時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立法情況,解答社會關切的熱點問題,為新法施行宣傳造勢。同時制定出臺宣傳貫徹方案,將法規宣傳納入六五環境日等重要節會主題活動,廣泛開展法規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活動,在全社會營造學法普法的濃厚氛圍。
扎實推進落實。圍繞《揚塵污染防治條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2部新頒布法規的貫徹,積極推進建筑工地和道路揚塵治理工作提檔升級,平涼市建筑工地“六個百分百”管控措施落實率達到96.1%,中心城區道路濕法清掃率達到80%;投資1.5億元實施水源地保護項目84個,14個縣級以上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為推動生態環境重點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嚴格執法監督。探索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雙驅動”監督機制,常態化開展工作督查和執法檢查,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今年以來立案查處工地揚塵污染案件5起,罰款19萬元;對平涼市85處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開展了交叉執法檢查,督促責任主體限期整改隱患問題47個,堅決為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和維護飲用水安全保駕護航。
下一步,平涼市生態環境局將一如既往地做好立法服務和執法落實工作,以地方法制優勢推動全市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多形式加強立法宣傳。充分發揮網站、雙微公眾號和短視頻傳播優勢,不斷提高公眾對地方立法和法規執行的關注度和知曉率。多層次推動法規執行。將地方法規執行納入考核、督察范疇,推動企業單位和行業部門依法履行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監管責任,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多方位助力地方立法。在繼續參與立法,主動建言獻策,推動法規落地的同時,系統梳理已出臺法規在執行中遇到的矛盾問題,積極反饋修訂意見,不斷推動完善地方性法規體系。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