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湖北十堰多措并舉推進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
(時間:2022/11/8 10:45:41) |
今年7月,湖北省十堰市納入全市縣域跨界水環境質量考核的28個斷面,27個達到了考核目標要求,月度達標率為96.4%;同月,十堰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1天,達標率100%。
近年來,十堰市生態環境局始終堅持抓班子、帶隊伍,打造出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十堰生態環保鐵軍。十堰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藍勁松說,多年來,這支鐵軍通過科學化治水、精準化治氣、專業化治土,推動十堰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神定河連續兩年全年平均水質達到Ⅳ類
“神定河下游某段水質出現異常,請速來處理。”一天下午,十堰市神定河河長辦突然接到群眾電話,5名工作人員迅速驅車前往,5分鐘便抵達現場。經實地排查處理,半個小時后水體重現清澈狀態。
神定河流域是十堰市最大的人口聚集區,流域內人口70余萬,占城區總人口近80%。由于歷史原因,2012年前,神定河水體污染極為嚴重。國際上通用的高難度治理河流的污凈比是1∶5,而神定河的污凈比達到了1.5∶1,治理難度很大。
近年來,十堰市投資30多億元,采取截污、清污、治污、減污、控污、管污等措施,大刀闊斧治理神定河。經過多年系統治理,2019年,神定河水質發生質變,消除劣Ⅴ類,達到了Ⅴ類。
為持續鞏固神定河消劣成果,2020年4月,十堰市神定河河長辦在神定河污水處理廠掛牌成立,明確了市區兩級河長,其中市委領導任神定河市級河長。
“我們這個河長辦有人員、有車輛、有工作制度、有辦公場所、有經費保障。”藍勁松介紹,十堰市專門安排了工作經費,并從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南水北調水源區保護中心等重點單位抽調5名精兵強將到河長辦集中辦公。
神定河河長辦有關工作人員介紹說,十堰市把神定河河長辦設在污水處理廠,設在神定河治理的最前沿戰場,就是為了一線調度、一線督辦、一線推進,確保神定河水質穩定達標。
十堰市神定河河長辦一線辦公,也有力保障了神定河水質持續改善。神定河河口斷面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全年平均水質達到Ⅳ類。
今年,十堰市制定出臺神定河流域水質Ⅳ類進Ⅲ類攻堅技術方案,計劃投資24億元,進一步實施清水還河污水納管、污水處理提標擴能、工業污染源治理管控、內源河流生態修復、農業與農村污染整治、水源調度等六大工程,到2025年,將神定河河口斷面地表Ⅲ類水綜合達標率穩定提升至80%。
365天跑“長途”,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全天候現場巡查
“東風公司車身廠搬遷土地整理項目,場內路面干燥起塵大……”一天下午,十堰大氣第三方巡查微信群收到一條信息。和這條信息一起發送到群里的,還有兩張反映揚塵污染現場的照片和一條地圖定位信息。
看到信息后,十堰市茅箭區東城經濟開發區有關負責人溫成俊立即安排專人進行處理。兩小時不到,灑水車轟鳴而至,道路揚塵問題很快得以解決。
一天天地摳,一點點地抓。十堰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負責人馮友軍說,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十堰聘請第三方機構,對十堰城區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全天候現場巡查,發現什么問題就及時解決什么問題。
一周巡查7天,6個白班加一個夜班,一年365天風雨無阻。巡查區域為張灣區、茅箭區、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域以及鄖陽區城關鎮。馮友軍說,他們每天巡查驅車長達100多公里,相當于在十堰城區跑“長途”。
為及時交辦問題,方便反饋整改,十堰市在大氣第三方巡查工作開展伊始,便專門建立十堰大氣第三方巡查微信群。目前,人員累計已達299人。
從2019年1月開始,十堰市還對中心城區鄉鎮街辦空氣質量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作落實情況等,考核分Ⅰ類區和Ⅱ類區進行排名,并予以獎優罰劣。對考核排名靠前的進行獎勵,對排名倒數的予以通報批評。
為實現空氣環境質量“網格化”監管,十堰市投資500余萬元,在十堰中心城區乃至離中心城區較近的有關縣(市、區)共布設空氣微站159個。馮友軍說,它們相當于一個個空氣“片警”,監控著周圍1公里范圍內的空氣環境質量。
空氣“片警”,各管一片。如果周邊出現空氣污染,轄區“片警”憑借其敏銳的“嗅覺”,就會第一時間感知,并向空氣監控平臺“報警”,以便工作人員及時查處。
十堰市還投資近150萬元,購置30套揚塵污染在線監管設施,分別安裝在在建工地上,可全天候監測大氣環境質量等7個參數,監測結果通過顯示屏滾動顯示。
通過努力,十堰市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1年十堰城區累計達標天數337天,達標率92.3%,PM10年均濃度52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濃度31微克/立方米,為歷史可比條件最好水平。
在1641個行政村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一股股清水流入鵝卵石壘成的水池中,幾十條魚兒在池中歡快游動……日前,在十堰市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元和觀村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站,十堰市生態環境局武當山分局局長姚萬軍指著一套箱體式污水處理設施說,這一設施采用 CBC工藝,讓出水水質達一級 A標準,可作為生活雜用水回用。
近年來,十堰市積極爭取資金約12億元,在全市10個縣(市、區)1641個行政村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政村治理覆蓋率達到87.5%,整治力度及成效位居全省前列,整治內容重點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理等。
整治中,十堰市累計添置垃圾桶約30萬個,垃圾中轉箱約1萬個,垃圾收集清運車輛2000多輛;建設庭院式污水處理設施550座,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1527座,水肥一體化設施507座,配套建設污水收集管網1550千米。
為防止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曬太陽”,十堰市多次召開會議,健全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長效運營機制。各縣(市、區)因地制宜選擇1種至2種工藝,明確3年至5年免費運營期,由建設單位提供免費運營服務。免費運營期過后,十堰市各縣(市、區)通過招投標等方式,選擇有實力、有技術、有經驗的企業,對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進行專業化運維,運營費用由政府埋單。
“讓專業人干專業事。”市農治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除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區內污水進入城區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外,其他縣(市、區)均已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設施第三方專業化運維。
“現在好了,村里的污水處理設施出了故障,會有專業人員來維修,村民再也不會抓瞎了。”十堰市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元和觀村村民感慨地說。
多年來,十堰市堅持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為抓手,不斷提升十堰市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全市創建生態鄉鎮148個、生態村1610個,8個縣市區全部創成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區),創建數量和質量全省第一。十堰市在湖北省率先成功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和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