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最大的世界性保護聯盟——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以下簡稱“IUCN”)發布全球受脅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報告,正式宣布中國最大的淡水魚之一長江白鱘滅絕。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農業農村部淡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主任危起偉對此表示 :“白鱘的離去令人扼腕嘆息,更為重要的是,基于白鱘的歷史教訓,定期開展長江流域魚類資源與環境調查非常有必要,以便及時跟蹤了解魚類種群的動態,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
為了促進長江流域的生態保護,國家在2016年就明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發展方向,從政府機構、科研機構、社會公益組織、企業到個人,保護長江全社會都在行動。作為國內數字經濟領導企業,聯想集團一直在探索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創新,守護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環境。聯想認為,在智能化浪潮下,科技創新的力量不僅應該促進實體經濟產業升級,也應積極助力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2021年6月,聯想集團與國內最大的江豚遷地保護區湖北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湖北天鵝洲保護區”)開展合作,并于2022年2月正式捐贈“新IT”智慧保護解決方案,以科技力量為“水中大熊貓”長江江豚保駕護航,助力生態環境恢復,守護母親河長江。

聯想長江生態保護智慧大屏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戰略官喬健表示:“長江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重要的大河,它的生態健康安全牽動著億萬中國人的心。聯想集團作為全球少有的“端-邊-云-網-智”全要素覆蓋的新IT領導企業,將充分發揮新IT技術優勢,賦能區域生態保護,為長江大保護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守護一江碧水,科技創新加持“長江大保護”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好長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將長江生態保護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2021年,第一部流域專門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正式啟動,國家推行長江大保護的堅定決心充分彰顯。
在國家的大力整治下,長江生態環境加速恢復,“十年禁漁”的實行則很大程度緩解了此前“人魚爭食”的矛盾。隨著生存環境的恢復及餌料資源的增加,許多曾一度銷聲匿跡的長江珍稀動物重回人們視線。近年來,長江沿線市民開始越來越多目擊到長江生態指示物種長江江豚的身影,幾只江豚集群嬉戲的畫面屢屢登上新聞報道。
2017年長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估算長江江豚為1012余頭,對比此前數據可以看出江豚種群數量大幅下降的趨勢已得到遏制。今年,每五年一次的長江科考將再次開展,江豚種群數量數據的新變化將為長江保護行動交出一份新答卷。
天然環境中,長江江豚的頻頻現身是長江生態逐漸恢復的有力證明,這也為致力生態保護工作的各方注入了新動力。在生態文明發展面臨挑戰時,“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創新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強調,科技創新,尤其是綠色技術創新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事實上,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數字化與智慧化也逐漸成為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的有效手段,通過更清晰、智能的數據分析、管理及預測,環保工作也將變得更加高效、智慧。
留住江豚微笑,聯想集團新IT助力長江生態保護
作為中國特有物種的長江江豚,2013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物種;在2021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第一次大規模調整中,江豚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國家一級。近年來,聯想集團一直在積極探索如何通過自身“新IT”的優勢,賦能生物多樣性保護,參與長江大保護的行動。2021年6月,聯想集團與國內最大的江豚遷地保護區湖北天鵝洲保護區達成戰略合作,并經過九個月的研發,向保護區捐贈了集軟硬件和運維服務一體化的“新IT”智慧生態保護解決方案。這次合作中,聯想集團創新性地將端到端的智慧解決方案首次應用在江豚保護領域,為長江旗艦物種——長江江豚構筑起堅實的“智慧保護墻”。

湖北天鵝洲智慧生態保護中心
湖北天鵝洲保護區是目前全國唯一實現在自然條件下長江江豚種群快速增長的水生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通過研究長江江豚生活習性、棲息環境數據分析等方法,開創了世界人工繁育長江江豚的先河。然而在保護過程中,因生態區存在IT人才缺失、信息化資金投入有限的種種問題,導致江豚科研及保護過程中數據無法安全長期存儲、分析。為此,聯想集團提供了包括軟硬件與運維在內的全面服務,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參與了長江江豚的研究與保護工作,為保護區解決了數據管理上長期存在的問題,也為我國其他9家長江江豚保護區提供一個進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經驗借鑒。
聯想集團打造了包括基礎架構層、應用層和業務層的三層架構設計的智慧解決方案,搭建本地私有云數據中心,依托自身強大的算力,助力保護區數據資料更長久的保存和更安全的存儲。聯想還為保護區搭建統一數據管理平臺,提高了信息調度及管理水平,巡護員通過智慧終端登錄平臺即可記錄每日巡護里程、巡護工具、特殊情況等信息。與此同時,聯想集團的智慧化監控數據大屏,以主視頻區、保護區江豚信息、水文與天氣信息等多維度更清晰地展示了保護區的成果,還可作為江豚信息科普的生動教具,面向前來參觀的群眾開放。

聯想集團技術人員為天鵝洲保護區搭建數據中心
下一步,聯想集團將繼續積極探索前沿技術在生態保護中的應用,如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幫助研究人員更有效地獲取、處理及分析野外江豚監測數據,有望通過“人防與技防相結合”的保護手段,直接貢獻于長江大保護的一線保護工作。
一直以來,聯想集團以“智能,為一個可能”為使命,驅動綠色創新,致力于讓生活更美好、社會更多元包容、環境更可持續發展。作為國內率先獲得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認可的中國高科技制造企業,聯想集團在探索不晚于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net-zero)。此外,聯想還加入了科學目標網絡(Science Based Targets Network, SBTN),在SBTi的基礎上,積極投身包括土地、生物多樣性、氣候、水和海洋等更多領域的科學目標,助力生態環境保護。不僅自身踐行可持續發展承諾,聯想集團還積極帶動產業鏈減碳,輸出解決方案助力各行各業實現低碳轉型。過去幾年里,聯想集團已經為汽車制造、石油石化、能源電力、電子制造等行業300多家領軍工業企業提供了智能化轉型服務,賦能眾多企業實現智能轉型和綠色升級。
在聯想集團看來,對環境負責,踐行ESG是實現基業長青之道。生物多樣性,作為人類生存的基礎,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基,需要更多關注。聯想集團也將繼續發揮技術優勢,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助力實現一個更智慧、更堅韌、更美好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