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泰州環境質量連續多年排名全省前列 |
(時間:2022/5/20 9:34:36) |
天空越來越藍了,河水越來越清了,這是許多市民的切身感受。近年來,泰州市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認真打好藍天、碧水和凈土保衛戰,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連續多年排名全省前列,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稱號。
泰州市全面加強長江大保護,創新開展“健康長江泰州行動”,三年實施31個專項行動,完成大數據平臺二期項目建設,制定發布全國首個《健康長江評價技術規范》團體標準。全面完成長江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在全省率先啟動全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舉辦首屆健康長江泰州論壇,與沿江城市共享長江保護泰州經驗。持續改善區域環境,加強大氣質量精準管控,創新開展“天空地一體,守護泰州藍”行動。2021年,全市PM2.5濃度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8%;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86%,全省排名第三,同比上升3.2個百分點。加強水污染防治,在全省率先開展水污染物平衡核算,并通過專家審查。39個省考以上斷面優Ⅲ比例92.3%,全省排名第四,主要入江支流無劣Ⅴ類水體,縣級以上在用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加快生態保護與修復,生態空間不斷拓展,國家、省兩級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共9類59個,調增面積129.87平方公里,總面積1172.88平方公里。全市林木覆蓋率25.14%,自然濕地保護率55.5%,完成成片造林面積3.67萬畝。確定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19條,總面積113.23平方公里,超出劃定任務2.57平方公里。
強化源頭治理,推動綠色循環發展提質增效。泰州市持續壓減低端低效落后產能,化工園區(集中區)由7個削減至2個,化工企業從466家減少至117家、入園率提升至62.4%。重點聚焦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高技術船舶、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等6大產業鏈,創新綠色產業發展模式,加快提升發展層級。大力發展符合綠色循環發展要求,有一定科技含量、“畝均產值”“畝均效益”較高的“鏈主”項目和補鏈、強鏈項目,深入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持續做好招大引強、培優育強。加大企業環保設施監管,完善園區環保設施配套,以環保約束倒逼轉型升級。推動建設生態品質優良、生態經濟活躍的示范區,做大健康食品、生態觀光、特色養殖等一批綠色生態產業,打響溱湖濕地、千垛菜花等一批特色旅游品牌,打造“碧水東羅”“魅力祁巷”等一批鄉村振興樣板,成功入選里下河地區低碳產業發展示范基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省級試點。
全市先后建成海陵區石材市場、興化市戴南緊固件行業集中清洗項目、姜堰區小微企業危廢收集暫存中心等7個“綠島”項目,幫助企業減少治污成本30%以上,有力助推產業轉型升級。推進國內火電領域規模最大的50萬噸/年碳捕集項目開工建設,推動泰州國電與泰興經濟開發區建立協同合作機制,形成“技術開發—工程示范—產業化”的碳利用技術創新體系。持續開展水、氣、固廢等六大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違規行為,2021年,全市共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752件,處罰金額1.03億,運用新環保法配套辦法查處環境違法案件216件,查處大案要案66件。
|
|
|
|
推薦圖片 |
 | 中國節能抗疫突擊隊馳援百色市醫療廢棄物處 | 近日,廣西百色新冠疫情暴發導致全域管控,百色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理中心急需支援。廣西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致函中國節能請求緊急支援百色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理事宜。中國節能接到請求函,立即部署下屬中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