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北京市平谷區全力推進2021年大氣污染防治 |
(時間:2021-7-21 8:48:32) |
2021年上半年,在開局氣象條件不利的情況下,平谷區實現了環境空氣質量穩定向好,展現了水色天光共蔚藍的美麗景象,人民群眾藍天獲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強。 PM2.5穩步向好 截至6月30日,平谷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41微克/立方米,全市排名第四;優良天125天,比例為68.7%,重污染天數8天,同比減少2天。 降塵量全市最低 1月-5月,平谷區平均降塵量6.7噸/平方公里·月,全市排名并列第一。 其他污染物持續達標 其他三項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平均濃度分別為61、3和19微克/立方米,較2020年分別同比上升3.4%、下降25.0%和同比持平。 聚焦減碳,實行總量與強度雙控。加快實施強化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強化供熱節能、加快建筑節能步伐、大力推廣使用可再生能源、鞏固平原地區“無煤化”成果5個重點任務,積極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工作,鞏固碳減排效果,穩步推進碳達峰。 問題導向,深化開展攻堅行動。圍繞“五大”重點,強化“八類”監管,梳理大氣固定污染源2422家(個),明確8類31項監管標準及要求,細化65個量化措施,依托三協同綜合執法,強化網格化監管,深化執法下沉,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保持高壓態勢,形成“不敢違、不能違、不想違”的良好局面,推動空氣質量加快改善。 示范先行,提升精細管理水平。以“一、二級管控區”內5個鎮街的61個村和社區為實施主體,依托“雪亮視頻”、森林防火預警監測系統、熱點網格、PM2.5小微監測子站等科技助力,采取“技防”+人防,三方巡查與部門抽查聯動的打分方式,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精細化管理示范村(社區)試點創建工作。截至6月底,巡查“三燒”3765次,勸阻4起,處罰13起,罰款2.265萬元;巡查揚塵3422次,立行立改14起,處罰13起,罰款10.95萬元;巡查煙花爆竹1054次,制止79起;巡查不文明祭奠1837次,勸阻69起,收繳祭祀用品1起;巡查餐飲單位2456家,督促餐飲單位清洗油煙凈化設施28家次;巡查鍋熗大灶738次,現場整改1起,收繳2個。 標本兼治,持續開展揚塵治理。加強施工、道路、裸地揚塵管控,通過道路塵負荷監測、無人機航拍裸地,精準定位道路、裸地揚塵問題點位,極大提升揚塵管控工作成效;積極開展揚塵執法,共立案揚塵污染問題156起,罰款85.722萬元,立案渣土運輸車違規問題118起,罰款23.8萬元。 綜合施策,推進移動源低排放化。重拳整治過境大貨車,按照“環保檢測、公安處罰”模式,共檢查貨運車輛35.77萬輛次,處罰尾氣超標車輛2171輛;嚴格農用車等禁限行管理,查處外埠闖禁行高排放機動車1073輛;入戶檢查柴油車4422輛,處罰超標157輛,檢查非道路移動機械1021臺,超標立案10臺。 精準鎖源,科技助力靶向治氣。實施VOCs質譜走航監測,對區域VOCs濃度分布、特征組分濃度分布、異常點位進行篩查、分析;積極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專項執法檢查,共出動執法人員792人次,檢查涉VOCs單位396家次,查處環境違法行為7起,罰款32萬元。 下一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生態立區、綠色發展的思路,立足“三區一口岸”戰略定位,聚焦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物排放協同減排、著力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強化本地治污和區域共治協同推進,多措并舉、統籌協調,全面提升大氣污染監管效率,進一步提升居民的藍天幸福感和獲得感。
|
|
|
|
推薦圖片 |
 | 2021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發布 | 7月8日,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2021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會上,“2021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發布,并對上榜企業授牌。
▲環境商會秘書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