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廈門健全低值可回收物處置機制 |
(時間:2023/4/12 10:52:22) |
近年來,福建省廈門市認真落實“雙碳”行動,緊緊圍繞“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抓住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四大環節”,探索建立“分類投放、統一清運、區域分揀、集中處理”的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循環模式和處置機制,推動建立了具有全國示范效應的低值可回收物回收體系。目前,廈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達到53%。
先行試點推動建成規范管理體系
生活中常見的玻璃瓶、奶茶杯、牛奶盒、外賣餐盒等廢棄物,盡管擁有一定回收價值,但以往常被分入“其他垃圾”。由于種類繁多、成分復雜,分離回收難度高,加工價值低,企業缺乏回收動力,因此曾在全國范圍內都沒有規范回收及處理的機制。近年來,通過開展精細化分類,廈門市讓它們變身“低值可回收物”,逐步進入規范管理。
2020年7月,廈門市發布《廈門市生活垃圾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指導目錄》,經過修訂,將低值可回收物分為廢玻璃、陶瓷類、廢塑料、廢紙和廢紡織衣物5個品類。通過在生活小區開展低值可回收物收運試點工作,引導居民從源頭上做好低值可回收物分類。
從建立規章,到先行試點,廈門做好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管理體系,為形成“分類投放、統一清運、區域分揀、集中處理”的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循環模式和處置機制,一步步打牢基礎。
完善配套資源回收利用成效顯著
圍繞“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抓住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四大環節”,廈門逐步建立起分工明確、責任清晰、配套完善的低值可回收物回收體系,資源回收利用成效顯著。
當前,廈門全市由各區政府部門委托相關企業負責分類收運,低值可回收物采取定時、定點、定線與預約相結合模式,使用帶有專門標志標識的專用車輛,定時到投放站點清運可回收物,科學規劃“公交化”直運線路,轉運至專業的分揀中心進行分揀處理。
2022年,全國首個低值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在廈門市正式投運,日分揀量達50噸。分揀后的物料通過機器人進行質量控制、提高純度等方法,被精細化分揀為普通紙、利樂包裝等15個品類,最后分別打包壓縮后,送往下游再生處理廠家,實現“變廢為寶”。
此外,廢玻璃、陶瓷將通過加工作為建筑材料回收使用;織物回收箱里的廢舊衣物等,經回收企業分揀,可重新使用的,經過清洗、消毒后,出售或通過愛心慈善機構等捐贈至有需要的貧困地區,無法重新使用的,則作為織物原材料破碎后重新回收利用;其他低值可回收物也由既有的再生資源企業處理。
積極探索推進兩網融合發展
廈門市大力推進環衛清運網絡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兩網融合”,進一步完善低值可回收物收運處置體系,實現低值可回收物從“垃圾”到“資源”的轉變。
廈門市積極探索可回收物領域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為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體系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保證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再利用產業穩步發展。同時,引導市場建立可持續發展制度,鼓勵各個行業在具體商業模式中提高玻璃、快遞包裝等的重復使用率,并督促再生資源服務點運營管理實現標準化、規范化、連鎖化經營,進一步提高資源化水平。
據介紹,下一步,廈門市還將繼續推進低值可回收物末端處理配套設施的建設與發展,鼓勵企業加強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的研發和應用,促進產學研用合作,鼓勵科研機構、高校開展低值可回收物處置技術創新、循環經濟應用研究,助推垃圾分類減量化、資源化與“雙碳”行動實現創新發展。
|
|
|
|
推薦圖片 |
 | 愛普生正式發布環境定位聲明 以可持續創新 | 2023年3月21日, 2023愛普生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深石明宏先生發表主題演講,正式向中國市場發布愛普生的使命和愛普生環境定位聲明。&nb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