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廢氣】“正和電磁線”廢氣整改后排放已達“國標” |
(時間:2011/12/16 14:13:30) |
12月14日上午,鐘樓區運河路138號,常州市正和電磁線有限公司內,涂漆工段的生產車間四周加設了密封裝置,所有生產中排放的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總烴等廢氣,全部通過車間上方的排氣筒進行統一收集、集中處理。 廢氣處理室內,“正和電磁線”的環保負責人孫波指著一臺QF-K10生物塔對記者說(如圖):“這是一臺尾氣再過濾器。車間內的所有廢氣經過集中收集后,先進行第一道過濾,再經過9個出風口匯總到生物塔內,進行再過濾后高空排放。過濾處理中,全部采用植物藥水噴淋,能有效去除廢氣中的殘渣和異味。”記者站在涂漆生產車間外,沒有聞到特別刺鼻的異味,只是還有點油漆味。 繞過廠區,記者來到瓦窖南村,該村62號的張留大說:“現在感覺好多了。不過,走到廠區周圍的馬路上時,還是會聞到異味的;另外就是大氣氣壓低的時候,也有油漆味。”站在一旁的賈林妹告訴記者:“以前這個廠一直是做銅絲線的,那時廠區沒有異味。這幾年,這個廠開始做漆包線后,油漆味就讓人難以忍受了。為此事,村上人向環保部門已不知反映了多少次,希望今年的整治效果能一直保持下去。” 該廠的廢氣排放是否達標呢?記者從市環境監測中心近期對該廠出具的監測報告中看到,“無組織排放的非甲烷總烴,周界外濃度最高值符合GB16297-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表2中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無組織排放的臭氣濃度周界外濃度,最高值符合《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表1中二級標準;高空排氣筒排放口中的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總烴排放濃度均符合《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表2中的二級標準。”也就是說,“正和電磁線”目前的廢氣排放已達“國標”了。 據了解,“正和電磁線”的漆包線項目是2006年經鐘樓區環境保護局審批后投入運行的。按理,經過環評審批后的生產項目,只要通過“三同時”驗收,“三廢”排放應該是達標的,為何會在去年一年內遭村民投訴27次呢?鐘樓區環保局副局長吳志明解釋,一是該項目當時審批時,只需要對產生排放的非甲烷總烴必須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表2中的二級排放標準。而現在,環保部門要求廠方對所有生產中排放的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總烴等廢氣全部達到規定要求。二是該廠雖建有一套廢氣處理設施,但存在廢氣收集不完全、處理效果不穩定、處理設施故障高等問題,對周圍環境有較大影響。三是村民對周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據“正和電磁線”總經理祝文興說,為了讓廢氣做到達標排放,他們已投入資金100多萬元,專門請上海一家環保公司制訂了一套尾氣收集處理系統,進行集中處理。經過幾個月的停產治理,企業的生產廢氣終于達到要求了。 “國標”與“民標”之間存在一定差距,要做到一點氣味都聞不到,似乎不太可能,這需要企業與村民之間多溝通。記者采訪時了解到,新閘街道目前正在做整體規劃方案,把工業園區與居民居住區進行分離,待土地指標落實、規劃方案審定后,準備對“正和電磁線”等一批工業生產企業進行搬遷,實施集中管理,在有效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更好地維護百姓的人居環境。在“正和電磁線”尚未實施搬遷期間,鐘樓區環保部門表示,他們將對該廠的廢氣排放進行實時監測,加強日常監管,最大限度地減少擾民現象。 新聞延伸 “正和電磁線”的廢氣擾民問題,是今年市環委會掛牌督辦的18件環境問題中的一個。鐘樓區共有2件環境問題被掛牌督辦。另外1件是廣成路藍色星空小區附近用于燒開水或浴室燒水用的7臺懶漢爐、7只煙囪,業主因使用木材、裝修邊角料和拆遷廢料等作燃料,冒出的黑煙嚴重影響小區居民的正常生活。經過永紅街道、區環保部門的聯手整治,這些擾民的“懶漢爐、煙囪”已全部拆除,小區周圍環境得到了有效改觀。從今年6月至今,這兩起掛牌督辦案件的信訪投訴已下降為零。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