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山東棗莊:因地制宜、建管并重治污水 |
(時間:2023/10/24 10:05:23) |
10月18日,記者跟隨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的“推進生活污水治理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活動走進棗莊市,了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情況。
記者了解到,在棗莊市嶧城區壇山街道的張店村,采用“集中拉運+智慧監管”模式,對于人口居住集中、遠離城鎮管網、可以形成徑流的村居,就地建設污水集中收集池1100余座、鋪設農污管道2000多公里,采取“分散收集、就近集中、統一轉運”方式進行處置,通過智慧運維管理平臺對收集池液位、拉運車輛實時監控和全程監管,實現應收盡收、應處盡處。
張店村根據群眾居住分片、地勢南高北低的特點,按照路網將全村劃分成10個片區,每個片區埋設1個容量10立方米的玻璃鋼污水收集罐,能接納片區內30-50戶的污水,全村覆蓋率達到了93%。污水收集罐內設液位計,污水積存到一定液位后,液位計報警并通過智慧運維管理平臺提示,由街道城鄉環衛一體化公司安排污水運輸車輛將污水拉送至城區污水處理廠處理,運輸軌跡實時上傳平臺,確保全程監管。
“自從改造以后,路面變干凈了,也沒有異味了,心情都變好了。”張店村村民武華告訴記者。
隨后,記者來到嶧城區榴園鎮朱村采訪。嶧城區榴園鎮朱村位于“冠世榴園”風景區腹地,屬于典型的山區村莊,全村共420戶,常住人口1512人,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全省干事創業好班子等榮譽稱號。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該村即使用中央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資金,完成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經過十余年,當時建設的部分“三格式凈化池”已出現破損、老化甚至滲漏的現象,村民對于生活污水治理的意愿逐步加強。村委會在了解情況后,主動向榴園鎮政府匯報,申請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進行改造提升。嶧城區實地了解村民需求后,將朱村列入2023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計劃。實地調研過程中,嶧城區還發現朱村道路硬化程度高,地勢地貌復雜,統一鋪設管網的難度較大。對此,鎮、村兩級組織向村民逐家逐戶征集治理建議,最終經過村民集體表決同意,決定采用“黑灰分離+簡易處理”方式治理,即在原有處理設施的基礎上,每戶增砌小花園,將戶內收集的灰水經過初步處理后,通過PVC管導流至花園內。
棗莊市生態環境局嶧城分局副局長閆浩告訴記者,這種治理方式無需破拆路面、新建主管網,不影響村民正常生活,每戶僅投資500-600元,能夠快速、高效完成提升改造工作。全村累計建設260個污水凈化池,實現了污水治理全覆蓋。目前,朱村將日常維護納入了村規民約,并通過張貼舉報平臺“二維碼”,暢通村民反映渠道,有效增強了村民責任意識和滿意度。
閆浩介紹,對于地形復雜、管網鋪設難度大、污水產生量少的山區村莊,積極推行單戶收集、分散治理等方式,通過“簡易處理+就地利用”將隔油過濾設施處理后的尾水引流至房前屋后菜園、花園消納,有效改善村莊周圍水環境質量。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棗莊市聚焦解決農業農村突出環境問題,把推動鄉村生態振興的落腳點放在改善人居環境上,立足棗莊54.6%面積為丘陵地形的實際,按照“以用為本、注重實效”原則,積極探索打造“1+4”治理模式,全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618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達78.8%,農村黑臭水體實現動態清零。
|
|
|
|
推薦圖片 |
 | 中國塑料污染治理政策報告發布 全面梳理塑 | 9月25日,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聯合工作組(GRPG)與中華環保聯合會共同發布了《中國塑料污染治理和循環利用政策與實踐報告》(以下簡稱政策報告)。該報告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小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