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深圳市寶安沙井片區污水應急處理站通水運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5萬噸/天,全區污水處理總能力達175.5萬噸/天。區委書記姚任調研相關工作時強調,治水成果來之不易,要將治水歷程記錄下來、傳唱出去,引導市民珍惜愛護美好生態。
 姚任調研沙井街道沙井污泥深度干化處理中心。
寶安開展水污染治理工作4年多以來,治水工作碩果累累,全區已消除黑臭水體,茅洲河水質達地表V類。此前,寶安已建成運行12座污水處理應急設施,污水處理總能力達到了170.5萬噸/天,污水收集處理能力顯著提升。由于全區污水處理廠分布不均、茅洲河流域污水處理能力存在缺口,寶安決定在沙井街道帝堂路以南、沙井一期污水處理廠西側建設一座污水應急處理站,進一步提高沙井、新橋、松崗片區污水保障能力。該處理站于2019年11月22日開工建設,將解決所在片區收集污水總量與污水處理能力不匹配問題,緩解現有污水處理廠運行壓力,確保茅洲河水質穩定達標,對保護流域水環境、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有著重要的意義。日前,姚任前往該項目現場調研并宣布應急處理站通水運行。 隨后,姚任一行來到沙井污泥深度干化處理中心調研,參觀了解污泥處理工藝流程。該處理中心主要從事市政污泥、工業污泥的治理以及環保技術的研發,能將污水處理殘余的污泥制作成含水量40%以下的無臭味泥塊,可用于制作陶粒、磚塊等進行再利用,實現了安全、環保、有效、高值的資源化處置利用。 茅洲河碧道試點段(寶安段)建設工程項目總體形象進展已達80%。姚任在建設現場調研時指出,茅洲河碧道試點段(寶安段)建成后將帶來優美如畫的風景,治產、治城和治水在這里得有機融合,治水的實惠能通過碧道建設更好地反饋給市民,進一步增強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多年來,各方力量為寶安水污染治理工作流下的汗水、付出的辛勞值得被老百姓銘記,要通過樹碑立傳的方式將之更好地記錄下來、傳唱出去。 區委常委朱恩平參加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