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環保部近日公布的8-10月環保舉報中,工業廢水污染以51.5%的比例,再居水污染舉報之首。可見,強化治理迫在眉睫! 統計顯示,近年我國工業廢水年排放量基本高于200億噸,因量大、面廣、成分復雜,治理并非易事。“狠抓工業污染防治”被“水十條”列在了第一,未按要求實施污水處理的工業集聚區,今年底甚至面臨撤園。如何安全環保地提升處理效率? 由中廣核核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廣核技”)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技術,帶來治理新思路。這項“中國首創、世界領先”的技術已通過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并建成首個示范項目,標志著我國工業廢水深度處理技術實現歷史性突破。 昏黃的暗室內,廢水呈瀑布狀流下,經“照射”后由濁變清,達到直排標準。全程只有0.01秒,水中污染物質得以降解,色度、臭味一并去除。 這是位于浙江金華浦江縣的印染企業恒昌集團,我國首個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技術示范項目。就是利用電子束設備輻照工業廢水,以實現氧化降解和消毒目的。 近日,這項技術成功通過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9名院士及5位業內專家鑒定認為,該技術屬國內首創,成本更低,凈化程度更高,且針對難降解有機物質具有其他技術難以比擬的優勢,有望解決難降解廢水處理“世界性難題”。一旦實現大規模產業化,可大幅度提高我國工業廢水治理水平。

專治工業廢水“疑難雜癥” 除了“高端神秘”的核電站,核技術也可用于日常生產生活,電子束工業廢水處理便是其一。 作為水治理中的重難點,工業廢水因量大、面廣、濃度高、成分復雜,讓不少企業頭疼。“水十條”第一個任務,就是要“狠抓工業污染防治”。而隨著環保標準日漸提高,現有酸堿中和、微生物代謝、膜分離等傳統技術,越來越難滿足處理要求。 所謂電子束處理技術,是通過電離輻射產生一系列物理、化學及生物效應,高效去除廢水中各類污染物,實現水體除味脫色、消毒滅菌。相比傳統方式,該技術適用面廣、反應速度快、處理效率高,成本卻更低,凈化程度更高,尤其對難降解有機廢水、抗生素廢水、含致病菌廢水等“疑難雜癥”更為有效,被國際原子能機構列為“21世紀原子能和平利用的主要研究方向”。 作為浦江縣最大的印染企業,恒昌項目日產廢水6000-9000立方米。兩個大型蓄水池內,醬油色廢水伴著白沫“噗噗”翻滾,時不時散發刺鼻臭味。因印染廢水污染物種類多、色度高、含大量有毒物質,該廠原有處理工藝復雜、成本較高,通常需耗時十余小時以上。 如今,經前端生物處理后的廢水進入電子束設備,“只需0.01秒,輻照瞬間完成,常溫下即可達標且無二次污染。該廠規模化投產后,日處理廢水量可達1.5萬立方米。”中廣核技董事長張劍鋒介紹。 處理一噸廢水可省1.4元 通過鑒定只是第一步,關鍵是應用。核技術“飛入尋常百姓家”,企業能否用得起?用得安全? 張劍鋒表示,電子束技術并非完全摒棄原有設備及手段,而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結合已有工藝進行升級改造。“恒昌項目原采用‘生化+物化+臭氧’方式,只能達到接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納管標準。工藝運行、納管費用等成本約為3.95元/噸,這還不包括后期用于脫色的藥劑費。” 電子束技術在原有生化處理的基礎上進行操作,不僅替代后期繁瑣程序,還可達到直排標準。“相比之下,每噸廢水處理成本節省約1.4元。按日處理1萬噸計算,設備每年運行350天,一年可節約490萬元左右。處理后的廢水還可部分回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此外,核心設備電子加速器的使用壽命超過20年,企業不必擔心經常更換設備。”張劍鋒稱。 而安全性方面,在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王建龍看來,“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技術具有安全、環保的特點”。雖屬核技術應用范疇,電子束裝置卻不使用放射性核素,通過電源直接控制開關,且實現了安全聯鎖設計,確保出現意外時及時、快速斷電,斷電后無任何輻射。 “經電子束輻照處理的廢水,不產生有毒害副產物,也沒有放射性,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王建龍表示,電子束輻射裝置已在全球工業生產、科學研究等領域廣泛應用,既有可供借鑒的成熟經驗,也有現行的防護與運行法規。 具備產業化應用推廣條件 實際上,除首個示范項目,中廣核技還陸續開展了電子束輻照技術研究、廢水處理工藝革新、技術規范編制等工作,并計劃將此技術延伸至醫療、垃圾焚燒、脫硫脫硝等水處理以外領域。 中國同位素與輻射行業協會秘書長郭麗莉告訴記者,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核技術應用產業已占GDP總額的2%-5%,廣泛用于工農業、環境保護、資源勘探等領域,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鏈。但我國仍處發展初期,核技術應用產值不到GDP占比的0.5%。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技術,具備產業化推廣的基礎與條件。 “作為目前國際上唯一在運行的同類裝置,電子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前景廣闊,特別是對難降解廢水、工業廢水深度處理、及特種污染物無害化處理。其占地小,工程易實施,既可用于環保工程新建,也可對原有環保設施提標改造。”中廣核達勝加速器技術有限公司環保事業部副總經理張幼學表示。 據了解,除印染外,該技術還可用于化工、造紙等行業廢水處理,及水質復雜的工業園區,醫療廢棄物、抗生素菌渣等特殊危險廢物處理。未來,有望進入污水無機重金屬離子去除,及固體污泥、工業廢氣、環境突發應急、醫用污水、廢渣處理等領域。 “我國水環境治理的標準和要求不斷升級,治理需求隨之釋放。”張劍鋒曾粗略計算,按照2014年我國工業廢水排放量205.3億噸計算,日排量超過5600萬噸。電子束技術處理能力為5000噸/天,其中若有5%工業廢水經此處理,所需裝置將達600套,對應市場規模近1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