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地球一小時,“碳”索永不停止 |
(時間:2023/3/24 9:29:07) |
3372吉瓦,是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的容量;34.4%,是我國近十年來碳排放強度的減量;29599億千瓦時,是我國2022年全年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的總量……綠色,越來越成為現代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底色。隨之而來的,是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各類技術應用在環保與能源領域快速爆發,作為可信基礎建設的區塊鏈是其中一項隱形的“綠色技術”,也在該域實現了爆發式增長。
據資本實驗室《2022全球區塊鏈應用市場報告》不完全統計,2021年,全球能源/環保區塊鏈應用案例數量達到154起,占區塊鏈應用案例總數的12%,是除了金融行業外,應用活躍度最高的行業。過去幾年里,不少產業機構嘗試著用區塊鏈技術解決碳排放跟蹤、管理、交易等環節的問題,趣鏈科技,作為領先的區塊鏈技術與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之一,和許多關心地球生態的企業一樣,在“碳”索的路上步履不停。
構建可信高效的碳監管環境
幫助企業“自證清白”
企業,始終是節能減排各項工程中的重要主體,如果一家企業想要向客戶、平臺、監管方等展現自身的環保意識與努力成果,該怎么自證清白呢?事實上,這就像一個由社會多方共同完成的小組作業,從企業生產、信息披露到審核審計、監管和社會認可,通過聯盟的方式完成小組作業,而區塊鏈技術通過增強信息透明度與時效性牢牢架構起這種聯盟間的協同關系。
以“雙碳”領域的具體應用為例,區塊鏈能夠以碳排放動態監測有關明細數據為基礎,構建統一的數據資源體系,建立覆蓋碳達峰研判、碳管控、碳服務管理、碳考核等的全流程閉環治理體系,構建起一個可信、高效的碳監管環境。例如,由趣鏈科技提供技術支撐的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數智平臺,實現全省首創工業園區和企業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指數,為園區減污降碳開發評價分析、資源協同、項目研判、要素市場四個子場景,納管200余家規上企業,上線三個月累計為企業解決預警問題500余次,拓展危廢資源化利用2.6萬余噸,減排溫室氣體2700余噸,形成節余減排量3900余噸,為企業節約成本8900余萬。在這之中,區塊鏈技術避免了碳排放重復計算發生與碳數據造假行為,有效減少了碳核算的成本。
推動低碳理念實際落地
促進全民“碳普惠”
然而,要在全社會凝聚低碳共識,僅僅針對企業搭建管理平臺是不夠的。進行數字化碳資產開發和建立數字碳中和的體系必不可少,而基于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碳行為認證與碳資產開發發揮了重要作用。區塊鏈技術能夠公證化、定量化個人和企業的綠色貢獻,實現不可篡改的碳資產管理。既能讓其在“有目共睹”的情況下進行交易,又可以激勵更多的綠色行為,落地綠色共識。
由趣鏈科技參與建設的“碳普惠平臺”解決方案就在推動全民低碳行為方面提供了新思路。首先,在平臺中對接個人減排場景,借助區塊鏈技術對碳普惠認定、核查、交易、消納等過程留痕驗真,從而將個人減排行為轉化為碳減排量。其次,面向民眾提供碳普惠趣味玩法與激勵機制,促進民眾踐行低碳理念。這一方案首先在寧夏得到了較好實踐,由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指導、趣鏈科技合資公司寧夏華嚴趣鏈科技有限公建設運營的“寧夏碳普惠”平臺接入了多達25種場景,在人們“衣、食、住、行”全領域積累碳積分,以碳普惠形式進行適當獎勵,大大提高人們踐行低碳行為的意愿。
綠色行為不應局限于1小時,綠色共識也不只凝聚在一天。未來,趣鏈科技將持續推動區塊鏈技術在雙碳能源領域的成果轉化,一步一個腳印走好“碳”索的科技之路,畫好經濟社會的“綠色圖景”。
|
|
|
|
推薦圖片 |
 | 愛普生正式發布環境定位聲明 以可持續創新 | 2023年3月21日, 2023愛普生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深石明宏先生發表主題演講,正式向中國市場發布愛普生的使命和愛普生環境定位聲明。&nb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