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對國際社會鄭重做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承諾。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下,環保產業需要肩負起歷史使命,落實“減污降碳”目標,實現高質量發展。 4月19日,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慕尼黑博覽集團等單位共同主辦的“2021中國環境技術大會”在上海拉開帷幕。大會以“構建生態環保產業新發展格局”為主題,探討新發展格局下環保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之道。
 圖|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宋軍在2021年中國環境技術大會開幕式上致辭
開幕式上,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宋軍在致辭中指出,2021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了“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的命運,中國將用“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碳中和,這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碳中和是一場硬仗,給生態環保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他希望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能夠更快、更多地為實現碳中和貢獻智慧和力量,引領和推動生態環境領域的科技創新,深化國際合作,講好實現碳中和“中國故事”。
 圖|生態環境部科技財務司副司長付川在2021年中國環境技術大會開幕式上致辭
生態環境部科技財務司副司長付川在致辭中表示,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環保產業發展,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科技創新的決策部署,重大科研項目推進有序,科技體制改革進展順利,科技成果轉化取得一定成效,環保產業規模逐步發展壯大。“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工作將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等重點工作。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柏國強在致辭中表示,要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支撐保障作用。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總工程師萬軍、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和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政分別做主旨報告。
 圖|2021年中國環境技術大會針對四個議題各開展了一場高峰對話
大會主論壇設置了“碳達峰中和目標下的生態環境產業機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中國——‘十四五’環保產業新使命”, “科技創新助力環保企業轉型升級”,和“綠色低碳循環——固廢行業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四個議題。有關專家分別做引導報告,來自環保氣候變化領域的知名專家和領軍企業家進行了圓桌對話,分享了專業觀點和行業經驗。
圖|2021年中國環境技術大會會場
本屆中國環境技術大會包括46場系列分論壇,以及100多場技術路演、對接洽談等活動,與第22屆中國環博會同期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