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雅居樂環保李雪君:把握環保產業新一輪窗口期 |
(時間:2019-9-16 9:08:54) |
十年間,我國環保產業已經成長為初具規模的新興朝陽產業。資源污染防治、固廢處理、環境監測等細分領域集聚了約九成的環保企業,截至2017年環保產業營收1.35萬億元,有望在2020年增至2萬億。而在行業政策、資本紅利消失后,環保企業又該怎樣抓住市場機遇,實現質量化突破? “其實一個行業在動態中去平衡,在相對的平衡過程中發生一些變化,我認為這是常態。” ——雅居樂控股副總裁兼雅居樂環保集團總裁 李雪君 2015年成立的雅居樂環保集團,在不到4年的時間內布局了包括生態產業園、固廢處理、智慧水務、環境修復等方面的50多個項目,覆蓋京津翼、華東、華南等八大區域,在行業內,尤其是在危廢領域已處于領先地位。 本期財新對話特邀雅居樂控股副總裁兼雅居樂環保集團總裁李雪君,與我們分享他在變局之下的“信念感”。 雅居樂環保的業務板塊是結合內外部環境進行動態調整的 袁小珊:我們關注到雅居樂在環保的領域當中涉獵還是很廣的,在整個我們的業務板塊當中,大家的協同跟發展步調是怎么樣的,我們是基于優勢板塊來協同發展,還是有一些其他的設計? 李雪君:我們在做頂層設計的時候,其實核心的業務都有考慮到,但是分階段的實施,頂層設計也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比如說生活垃圾,我們在將近兩年前就預見到會有垃圾分類快速蓬勃發展的趨勢,但是沒想到來得這么快。所以在去年年終的時候,我們開始加大做第二階段的戰略布局。有的時候我們除了依照國家政策的變化,也會跟我們整個雅居樂的控股的發展和其它產業結合起來。 比如說未來我們會發現土壤的修復、環境的修復,可能跟我們地產有很多的協同。我們城市再次更新改造或者做產業小鎮的時候,會對很多的水土進行修復,其實這也是有很多的機會。所以在這一塊我們既是一個有提前的規劃謀劃,也是跟著內外部的環境實時做調整。 雅居樂環保通過產學研合作增加技術競爭力 袁小珊:看咱們集團現在有一百多項專利,其中有包括像焚燒爐的技術還有水體修復的技術,能否給我們講一下整個的技術研發以及技術的迭代方面,集團內部的計劃跟架構是怎么樣的? 李雪君:我們要從一開始的時候去著手技術去研發,應該說這個道路是很艱難的。所以在開始的時候,我們想第一要借力,第二個要站在一些前輩的肩膀上。所以我們最開始從產業鏈的上游段著手,然后也去控股運作一家在這行業已經做得非常優秀的公司,在這基礎之上我們再去加大力度地應用性研發。 我們是跟很多的國內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他們很多的知識、專利技術是非常高效甚至領先的,但是不一定得到很好的應用,所謂的產學研,我們希望在這方面要建立。還有一點,我們其實每年都會派很多的同事們去國外國內考察學習,特別關注一些行業中發展比較前沿,或者做的比較好的案例和技術,我們適當的時候來進行引進。 當然最后一點我覺得環保它是個技術比較重或者比較密集型的行業。所以我們現在就開始在著手儲備一些比較前沿,或者未來用得上的技術,我們邀請了很多專家,探討未來我們可以做哪些事情,為我們雅居樂環保提前儲備技術。 環保產業面臨二次洗牌的窗口期 袁小珊:講到整個環保行業,前幾年大家都會說是一個井噴式的發展,但是從去年開始,不管是政府的政策,還是整個資金的壓力都比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未來的市場的一個動向或者它的階段的波動有什么樣的判斷? 李雪君:其實一個行業在動態中去平衡,在相對的平衡過程中發生一些變化,我認為這是常態。只不過是2018年來的比較猛烈一些,這也是因為以前規范性和發展階段所決定。環保行業現在有一點點的群雄逐鹿的感覺。但是群雄逐鹿之后就天下紛爭,最后會有相對的格局的穩定。但這個穩定之后,我一個比較淺顯的判斷,我們認為還有第二次洗牌的窗口期。 因為這里面很多資本就會進來,它會在大浪淘沙過程中發現自己并不適合;也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進行轉型;也有企業越做越大,越來越堅定;還有過去的一些問題、歷史的一些問題在后面逐步地釋放,甚至會去買單。整個行業我們預計未來的3到5年,都還會有一個窗口期。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