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av资源网址_亚洲老司机av_日韩高清免费观看_久久影院100000精品

設為首頁 | 添加到收藏夾 注冊會員 | 忘記密碼 | 退出
國際節能環保網
關鍵字:
政策法規|廢氣治理|噪聲控制|環境監測|固廢治理|清洗與清理|環保前沿|環保技術|土壤修復|綠色建筑
化工|水處理|環保設備|國際視野|企業動態|技術專題|人物訪談|推薦案例|
>>首頁 >> 商業資訊 >> 政策法規資訊 >> 查看資訊信息
訂閱社區雜志
《濟寧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修正案)》公布
(時間:2021-6-4 11:10:58)

  《濟寧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濟寧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決定》已于2021年4月23日經濟寧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四次會議通過,于2021年 5月27日經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批準,市人大常委會于2021年5月28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濟寧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濟寧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決定 

  (2021年4月23日濟寧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四次會議通過 2021年5月27日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批準) 
  濟寧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四次會議決定對《濟寧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五條修改為:“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制定規劃,采取措施,控制或者逐步削減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大氣環境質量達到規定標準并逐步改善。 
  “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各責任部門的工作安排,做好轄區內大氣污染防治相關工作。” 
  二、將第六條修改為:“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受市政府委托對本級其他負有大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履行職責情況進行監督考核、協調指導。 
  “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公安、財政、自然資源和規劃、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交通運輸、城鄉水務、農業農村、應急管理、國有資產監管、市場監督管理、能源、商務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大氣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三、刪去第七條。 
  四、將第十條改為第九條,刪去第二款、第三款。 
  五、將第十二條改為第十一條,第一款中的“市、縣(市、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修改為“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第二款修改為:“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確定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重點排污單位。重點排污單位名單、相關責任人名單應當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重點排污單位必須安裝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并與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聯網,按照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要求運行管理。” 
  六、將第十三條改為第十二條,修改為:“市人民政府應當依據重污染天氣預報信息,確定預警等級,并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短信、戶外電子屏等途徑告知公眾。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依據重污染天氣的預警等級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根據應急需要可以采取責令有關企業停產或者限產、限制部分機動車行駛、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停止工地土石方作業和建筑物拆除施工、停止露天燒烤、停止幼兒園和學校組織的戶外活動、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等應急措施。” 
  七、將第十四條改為第十三條,將第一款、第二款中的“市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修改為“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刪去第三款。 
  八、將第十五條改為第十四條,修改為:“禁止新建、改建、擴建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項目。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發展改革、生態環境、能源等主管部門,制定工業領域產業轉型升級計劃、嚴重污染大氣項目退出計劃,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向社會公布。” 
  九、將第十六條改為第十五條,修改為:“市能源主管部門會同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制定燃煤消耗總量控制計劃,確定燃煤消耗總量控制及削減目標、措施。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督促工業領域重點高耗煤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的分解落實。 
  “市能源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縣(市、區)人民政府加強煤炭生產加工源頭質量管控,制定推廣潔凈型煤、置換清潔爐具、配套建設高效煤粉基礎設施等工作計劃,逐步實現高效燃煤鍋爐替代改造,督促能源領域節能改造任務的分解落實。 
  “禁止銷售不符合質量標準的民用散煤。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民用散煤銷售的監督管理工作。 
  “禁止在市主城區直接燃用民用散煤;禁止在市主城區、縣(市、區)城區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區銷售、燃用高污染燃料。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監督管理工作。 
  “鼓勵使用電能、天然氣、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替代燃煤、燃油等常規能源。” 
  十、刪去第十七條。 
  十一、將第十八條改為第十六條,修改為:“能源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實施工業節能規劃或者行動方案,完善管理機制、措施。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工業和信息化等主管部門,制定產生大氣污染物的相關行業污染治理標準和導則,并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化工、涂裝、印刷、家具制造等重點行業逐步采用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的產品,控制氣態污染物的排放。 
  “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石油、化工、制藥、礦產開采、火電、焦化等粉塵和氣態污染物排放企業,應當強化大氣污染治理,各項大氣污染物指標應當同時滿足國家和省規定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標準。” 
  十二、刪去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 
  十三、將第二十二條改為第十八條,第一款中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修改為“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十四、將第二十三條改為第十九條,修改為:“行業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制定相關行業揚塵污染治理標準和導則并向社會公布,監督管理相關行業的單位和個人落實揚塵污染防治責任及措施。 
  “各行業主管部門按照下列規定履行揚塵污染防治職責: 
  “(一)城鄉水務主管部門負責水利工程施工及作業車輛和機械揚塵污染防治監管工作; 
  “(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交通運輸行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及作業車輛和機械、城市建成區外運輸車輛的揚塵污染防治監管工作,碼頭堆場、運輸船舶和疏港道路等揚塵污染防治監管工作,以及國道、省道揚塵污染防治監管工作; 
  “(三)城市管理部門負責城市道路和城市道路上行駛的渣土車輛揚塵污染防治監管工作; 
  “(四)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建筑物建設和拆除施工及作業車輛和機械揚塵污染防治監管工作; 
  “(五)能源主管部門負責煤礦礦區煤場及其他儲煤場、其他管理的企業及作業車輛和機械揚塵污染防治監管工作; 
  “(六)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負責露天非煤礦產資源開采及礦區作業車輛和礦區機械揚塵污染防治監管工作。 
  “對于不屬于前款規定的其他揚塵污染防治工作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監督管理。” 
  十五、將第二十四條改為第二十條,第一款修改為:“產生揚塵的單位應當實施揚塵污染防治措施。重點揚塵污染單位應當在作業區安裝視頻監控設備,并與行業主管部門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聯網。” 
  十六、刪去第二十五條。 
  十七、將第二十六條改為第二十一條,修改為:“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制定鼓勵政策,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生物質能開發,實現秸稈綜合利用。 
  “禁止露天焚燒秸稈。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露天焚燒秸稈的監督管理工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秸稈禁燒的宣傳發動、監督檢查等工作。” 
  十八、將第二十七條改為第二十二條,修改為:“禁止露天焚燒落葉、樹枝、枯草等產生煙塵污染的物質,禁止焚燒瀝青、油氈、橡膠、塑料、皮革、垃圾等產生有毒有害、惡臭或者強烈異味的氣體的物質。城市建成區內由城市管理部門負責監管,城市建成區外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監管。” 
  十九、將第三十一條改為第二十六條,第二款中的“林業主管部門”修改為“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 
  二十、將第三十四條改為第二十九條,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修改為“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將第(三)項修改為“未按照規定建立大氣環境監測體系,或者對監測體系和第三方監測機構監管不力的”。 
  二十一、將第三十五條改為第三十條,刪去第一款。 
  第二款中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二十二、刪去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 
  二十三、將第三十八條改為第三十一條,第一款、第二款中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修改為“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第三款中的“農業主管部門”修改為“農業農村主管部門”。 
  二十四、刪去第三十九條。 
  二十五、將第十一條改為第十條、第三十三條改為第二十八條、第四十二條改為第三十四條,其中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修改為“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濟寧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濟寧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 

  (2016年8月31日濟寧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四次會議通過 2016年9月23日山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批準 
  根據2021年4月23日經濟寧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四次會議通過并經2021年5月27日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批準的《濟寧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濟寧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決定》修正) 
  目錄 
  ⊙ 第一章 總 則 
  ⊙ 第二章 監督管理 
  ⊙ 第三章 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 第四章 法律責任 
  ⊙ 第五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防治大氣污染,保護和改善大氣環境,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大氣污染防治及其監督管理活動。 
  第三條 大氣污染防治應當堅持生態優先、源頭控制、防治結合、損害擔責的原則,建立政府主導、企業主體、行業監管、部門協同、公眾參與的綜合治理模式。 
  第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大氣環境的義務,應當遵守大氣污染防治法律、法規,樹立大氣環境保護意識,踐行綠色、低碳、節儉、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 
  排放大氣污染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落實大氣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全面負責。 
  單位和個人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減少大氣污染,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鼓勵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 
  第五條 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制定規劃,采取措施,控制或者逐步削減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大氣環境質量達到規定標準并逐步改善。 
  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各責任部門的工作安排,做好轄區內大氣污染防治相關工作。 
  第六條 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受市政府委托對本級其他負有大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履行職責情況進行監督考核、協調指導。 
  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公安、財政、自然資源和規劃、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交通運輸、城鄉水務、農業農村、應急管理、國有資產監管、市場監督管理、能源、商務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大氣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監督管理 
  第七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的財政投入,綜合運用法律、經濟、科技、行政和宣傳教育等措施,使大氣環境質量達到規定的標準并逐步改善。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報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規劃執行情況,每半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一次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工作計劃執行情況,并向社會公開。 
  第八條 實行大氣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評議制、責任追究制,具體實施辦法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制定。考核獎懲結果應當定期在新聞媒體公布。 
  實行縣(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制度,補償資金應當專項用于大氣污染防治,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根據執行情況適時評估、修訂。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完善分工明確、統籌協調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落實大氣污染防治屬地管理責任。建立市、縣、鄉三級監管平臺。 
  第十條 實行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控制與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相結合的管理制度。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省人民政府下達的重點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削減和控制排放總量。 
  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擬訂重點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實施。 
  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其新增的大氣重點污染物排放量應當實施倍量替代。 
  本市按照有關規定開展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污權交易,建立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交易制度。 
  第十一條 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大氣環境質量監測和大氣污染源監督監測,建立和完善大氣環境監測網絡。 
  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確定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重點排污單位。重點排污單位名單、相關責任人名單應當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重點排污單位必須安裝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并與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聯網,按照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要求運行管理。 
  第十二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依據重污染天氣預報信息,確定預警等級,并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短信、戶外電子屏等途徑告知公眾。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依據重污染天氣的預警等級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根據應急需要可以采取責令有關企業停產或者限產、限制部分機動車行駛、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停止工地土石方作業和建筑物拆除施工、停止露天燒烤、停止幼兒園和學校組織的戶外活動、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等應急措施。 
  第十三條 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統籌協調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制定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工作辦法。 
  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建立并落實大氣污染環境執法聯席會議、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制度。 
  第三章 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第十四條 禁止新建、改建、擴建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項目。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發展改革、生態環境、能源等主管部門,制定工業領域產業轉型升級計劃、嚴重污染大氣項目退出計劃,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向社會公布。 
  第十五條 市能源主管部門會同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制定燃煤消耗總量控制計劃,確定燃煤消耗總量控制及削減目標、措施。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督促工業領域重點高耗煤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的分解落實。 
  市能源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縣(市、區)人民政府加強煤炭生產加工源頭質量管控,制定推廣潔凈型煤、置換清潔爐具、配套建設高效煤粉基礎設施等工作計劃,逐步實現高效燃煤鍋爐替代改造,督促能源領域節能改造任務的分解落實。 
  禁止銷售不符合質量標準的民用散煤。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民用散煤銷售的監督管理工作。 
  禁止在市主城區直接燃用民用散煤;禁止在市主城區、縣(市、區)城區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區銷售、燃用高污染燃料。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監督管理工作。 
  鼓勵使用電能、天然氣、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替代燃煤、燃油等常規能源。 
  第十六條 能源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實施工業節能規劃或者行動方案,完善管理機制、措施。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工業和信息化等主管部門,制定產生大氣污染物的相關行業污染治理標準和導則,并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化工、涂裝、印刷、家具制造等重點行業逐步采用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的產品,控制氣態污染物的排放。 
  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石油、化工、制藥、礦產開采、火電、焦化等粉塵和氣態污染物排放企業,應當強化大氣污染治理,各項大氣污染物指標應當同時滿足國家和省規定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標準。 
  第十七條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要求,采取提前執行國家階段性污染物排放標準、提前供應符合國家下一階段機動車和船舶排放標準的成品油等提前管控措施。 
  第十八條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機動車環保檢測機構日常運營的規范性監管。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機動車排放檢測設備進行監督檢查。 
  機動車環保檢驗機構應當按照排氣污染檢驗方法、技術規范和排放標準進行檢驗,出具真實、準確的檢驗報告;檢驗設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定期檢定或者校準合格。 
  第十九條 行業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制定相關行業揚塵污染治理標準和導則并向社會公布,監督管理相關行業的單位和個人落實揚塵污染防治責任及措施。 
  各行業主管部門按照下列規定履行揚塵污染防治職責: 
  (一)城鄉水務主管部門負責水利工程施工及作業車輛和機械揚塵污染防治監管工作; 
  (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交通運輸行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及作業車輛和機械、城市建成區外運輸車輛的揚塵污染防治監管工作,碼頭堆場、運輸船舶和疏港道路等揚塵污染防治監管工作,以及國道、省道揚塵污染防治監管工作; 
  (三)城市管理部門負責城市道路和城市道路上行駛的渣土車輛揚塵污染防治監管工作; 
  (四)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建筑物建設和拆除施工及作業車輛和機械揚塵污染防治監管工作; 
  (五)能源主管部門負責煤礦礦區煤場及其他儲煤場、其他管理的企業及作業車輛和機械揚塵污染防治監管工作; 
  (六)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負責露天非煤礦產資源開采及礦區作業車輛和礦區機械揚塵污染防治監管工作。 
  對于不屬于前款規定的其他揚塵污染防治工作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監督管理。 
  第二十條 產生揚塵的單位應當實施揚塵污染防治措施。重點揚塵污染單位應當在作業區安裝視頻監控設備,并與行業主管部門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聯網。 
  建設單位應當監督施工單位落實揚塵污染防治責任。造成揚塵污染的,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共同承擔責任。 
  第二十一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制定鼓勵政策,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生物質能開發,實現秸稈綜合利用。 
  禁止露天焚燒秸稈。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露天焚燒秸稈的監督管理工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秸稈禁燒的宣傳發動、監督檢查等工作。 
  第二十二條 禁止露天焚燒落葉、樹枝、枯草等產生煙塵污染的物質,禁止焚燒瀝青、油氈、橡膠、塑料、皮革、垃圾等產生有毒有害、惡臭或者強烈異味的氣體的物質。城市建成區內由城市管理部門負責監管,城市建成區外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監管。 
  第二十三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大氣污染防治的需要和當地特點,劃定禁止或者限制燃放煙花爆竹的區域和時段。 
  第二十四條 排放油煙的餐飲服務業經營者和單位食堂應當安裝油煙凈化設施并保持正常運行,或者采取其他油煙凈化措施,使油煙達標排放,并防止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環境造成污染。 
  禁止在居民住宅樓、未配套設立專用煙道的商住綜合樓以及商住綜合樓內與居住層相鄰的商業樓層內新建、改建、擴建產生油煙、異味、廢氣的餐飲服務項目。 
  第二十五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大氣污染防治的需要劃定區域,禁止露天燒烤、騎墻(窗)燒烤或者為露天燒烤、騎墻(窗)燒烤提供場地。在其他區域內燒烤的,應當使用無煙燒烤爐具。 
  第二十六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城市綠化主管部門應當采取藥物防治、灑水降絮等措施,減少城市綠化樹木產生的飛絮;在城市規劃區新建綠化工程時應當選用不易產生飛絮的綠化樹木,并制定計劃逐步更換現有易產生飛絮的綠化樹木。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在城市規劃區外新建綠化工程時應當選用不易產生飛絮的綠化樹木,并制定計劃逐步更換道路兩側、河流湖泊沿岸現有易產生飛絮的綠化樹木;引導樹木種植戶種植不產生飛絮的樹木。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主管部門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對所在地人民政府的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處分: 
  (一)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惡化的; 
  (二)發生重大或者特大大氣環境污染事故,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 
  (三)經約談后整改不力或者連續兩年被約談的; 
  (四)其他應當追究責任的情形。 
  第二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對所在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完成重點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的; 
  (二)未按照規定組織實施污染防治措施,造成大氣環境質量惡化的; 
  (三)對掛牌督辦的重大大氣環境違法案件和突出大氣污染問題處置不力,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 
  (四)其他應當追究責任的情形。 
  第二十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主管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按照規定制定并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規劃、計劃、標準及導則的; 
  (二)對排放重點大氣污染物的建設項目,未依法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 
  (三)未按照規定建立大氣環境監測體系,或者對監測體系和第三方監測機構監管不力的; 
  (四)未按照規定實施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的; 
  (五)未按照規定組織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的; 
  (六)未依法查處大氣污染違法行為的; 
  (七)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三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銷售不符合質量標準的民用散煤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散煤和違法所得,并處貨值金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焚燒瀝青、油氈、橡膠、塑料、皮革、垃圾等產生有毒有害、惡臭或者強烈異味氣體的物質的,由城市管理部門或者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單位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條例規定,露天焚燒落葉、樹枝、枯草等產生煙塵污染的物質的,由城市管理部門或者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條例規定,露天焚燒秸稈的,由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排放油煙的餐飲服務業經營者、單位食堂未安裝油煙凈化設施、不正常使用油煙凈化設施或者未采取其他油煙凈化措施,超過排放標準排放油煙的,由城市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業整治。 
  違反本條例規定,在居民住宅樓、未配套設立專用煙道的商住綜合樓、商住綜合樓內與居住層相鄰的商業樓層內新建、改建、擴建產生油煙、異味、廢氣的餐飲服務項目的,由城市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關閉,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在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劃定的禁止區域內露天燒烤、騎墻(窗)燒烤或者為露天燒烤、騎墻(窗)燒烤提供場地的,由城市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燒烤工具和違法所得,并對單位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四條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監管職責的部門,在立案調查大氣污染違法行為中,發現涉嫌犯罪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 阻礙國家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職務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法規已有法律責任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七條 本條例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關閉窗口打印該頁
推薦圖片
嘉寶莉獲CEC涂料行業首批中國綠色產品認 
  3月12日,嘉寶莉集團旗下BB氧吧抗病毒兒童墻面漆、海妮寶貝、海藻泥3代、小清新系列墻面漆、雅晶石、普拉亞藝術涂料和無機涂料等85款產品榮獲CEC(中環聯合)涂料行業首批中國綠色產品 
熱點文章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廣告服務 | 網站聲明 |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網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見反饋
網站服務熱線:010-56350733 媒體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興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769209918@qq.com
經營性網站許可證京ICP080572 京ICP備09007515號-5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511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台市| 邢台县| 蛟河市| 故城县| 景德镇市| 南康市| 都兰县| 绿春县| 冀州市| 尚志市| 呼伦贝尔市| 呼图壁县| 包头市| 滕州市| 东至县| 宝山区| 景东| 云南省| 新建县| 瑞丽市| 大丰市| 林周县| 营口市| 甘德县| 邹平县| 河间市| 家居| 凯里市| 苏尼特左旗| 明水县| 原阳县| 湘潭市| 柘城县| 明光市| 逊克县| 隆德县| 达尔| 广水市| 江油市| 顺平县| 闽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