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佛山市將重點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等多個環保領域立法 |
(時間:2016-9-14 10:07:05) |
治理: 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 目前,佛山正按照《佛山市2015—2016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方案》的要求,開展重點行業、多污染物協同治理。其中加大了重點行業治理,完成全市電廠“超潔凈排放”改造工作,累計投資約9.3億元;完成淘汰整治高污染燃料小鍋爐495臺,整治重點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企業134家;分期分批推進全市鋁型材行業清潔能源全替代工作,已完成改燃任務86家。 在水環境綜合整治方面,佛山將廣佛交界區域水環境整治作為推進全市水環境保護工作的突破口,重點推進汾江河、西南涌、水口水道、蘆苞涌等廣佛交界河流整治。 據了解,佛山正推進全市227條重點河涌的水環境治理,提高河涌自凈能力和活水能力,基本完成全市首批42條“一河一策”河涌389項整治項目。去年,全市共投入了約7.6億元,在廣佛交界區域建成污水收集管網145公里。今年,佛山還啟動了第二批90條重點河涌的整治工作,涉及治理項目306項,目前各項目按計劃推進中,并完成第三批95條河涌“一河一策”的編制工作。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佛山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編制工作已經啟動,佛山正加快推進全市土壤污染現狀的摸底調查工作,并加大對重金屬污染防治情況監管力度,積極開展涉重金屬企業現場檢查工作。 減排: 超額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 環境質量的改善需要從源頭上把關,根據《佛山市實施差別化環保準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施細則》,佛山實施不同區域差別化的環保準入要求,嚴守生態紅線,嚴把項目準入關,優化產業布局。 據測算,去年佛山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為13.47萬噸、1.72萬噸、6.56萬噸、9.26萬噸,分別比2014年下降4.32%、2.01%、8.64%和12.31%,可超額完成省下達的減排目標任務。 佛山在試點環境經濟上也進行了政策創新,全面推進排污權交易試點工作,目前政策體系已基本建立,交易平臺系統正在按計劃推進,推動建設總量控制系統,對污染源排放總量和濃度實施“雙監控”,佛山是全省唯一開展該項工作的城市,目前已有200多家企業接入該系統,為總量執法、排污權交易提供硬件和數據基礎。 除了污染減排之外,佛山對于企業偷排等違法行為也保持執法高壓態勢,在全省率先組建“環保警察”的基礎上,深入打擊環境污染犯罪行為,有力打擊和震懾了違法排污。 在日常執法上,佛山創新采取“網格化+雙隨機”,隨機抽取重點污染源企業,隨機匹配執法人員,實現從普查式執法到精細化執法的轉變。深化環境監察網格化管理,實行環境監察網格、村級工業區環境整治網格、環保社會監督網格“三網合一”的監管體系。 考核: 對責任單位發出督辦通知書 今年年初,佛山市政府印發了《佛山市環境保護“一崗雙責”責任制考核辦法》。據市環委會通報,今年第二季度,佛山五區環境保護“一崗雙責”責任制考核名次分別是:順德區名列第1,高明區名列第2,禪城區名列第3,三水區名列第4,南海區名列第5。 考核結果顯示,第二季度PM2.5平均濃度達標,但全市只有順德區對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他區均有所上升,其中三水、高明區升幅較大,分別為14.3%、13.6%。 水環境質量方面,古勞等13個地表水省考核斷面中,有10個斷面達標,高明河滄江水閘斷面氨氮(涉及南海、高明區)、漫水河河口噉咀斷面氨氮、總磷(涉及三水區)、西南涌和順大橋斷面溶解氧(涉及三水、南海區)指標超標且對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基于第二季度考核情況,市環委會要求,為確保今年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3%,PM10年均濃度不超過2015年的年度目標,各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工業企業巡查和揚塵污染防控。同時,盡快編制出臺佛山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綜合整治方案、廣佛跨界流域水污染整治工作方案,要在整治廣佛跨界流域和黑臭水體的成效上下功夫。 針對一些常規性或經多次提醒仍未落實整改的工作,市環委辦將按照職能劃分,直接對相關責任單位發出督辦通知書,并在“一崗雙責”責任制考核中進行相應扣分。 管理: 實施“互聯網+”環境保護 隨著環境治理系列舉措的推進,佛山的城鄉環境面貌正逐步改善。目前,佛山加快推進城市生態建設,積極籌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工作,通過推進《佛山市全方位的環境保護規劃》、《佛山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和《佛山市生態嚴格控制區修訂》等專題規劃的編制工作,以規劃引領推進城市治理。 在環保法制建設方面,佛山首部環保法規《佛山市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防治條例》已正式施行。同時,佛山還起草了《佛山市河流污染防治條例(草案)》、《佛山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草案)》,編制《佛山市“十三五”環境保護立法工作計劃》,全面開展佛山市“十三五”時期環境保護立法工作。 佛山出臺了《佛山市“互聯網+”環境保護工作方案》,提出將“互聯網+”環境保護項目的實施與佛山環境治理、環保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相結合的理念,進一步整合完善現有環境信息系統,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和完全共享,探索構建佛山市環境“大數據”中心基礎框架。 與此同時,佛山還不斷推進環境質量狀況、環境監管、重點排污企業等重點領域的信息公開工作,落實行政審批及行政處罰信息雙公示,實施環境信用評價、“黑名單”制度,落實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 展望: 促進城市升級向生態轉型 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佛山要以環境質量改善為中心,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市為平臺,以建設生態環境修復示范市為主線,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不斷提高環境管理的制度化、科學化、法治化、市場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環境的滿意度。 該負責人介紹,佛山將大力整治大氣污染重點行業、機動車尾氣污染、揚塵污染及餐飲油煙,實現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開展內河涌“一河一策”整治計劃,抓好廣佛跨界流域綜合整治,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配套建設,實現建成區主干河涌消除黑臭。推進村級工業區環境整治提升。全面啟動土壤污染防治,加快工業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保障全市環境安全。 同時,佛山將以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市為突破口,持續推進環境質量改善,建立完善生態文明責任體系,把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作為環保責任紅線,建立生態文明建設法規體系,重點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河流、城市揚塵、固體廢物、排水與污水處理、清潔生產等領域立法,為佛山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法制保障。 此外,佛山要科學合理劃定生態紅線,引導人口分布、經濟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在這方面,佛山將積極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運用市場手段推動企業走綠色發展之道路,并積極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引入社會力量投入環境污染治理。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