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保】以調整產業結構應對黃河地區水污染 |
(時間:2010/6/29 9:37:05) |
近年來,隨著沿黃河地區工業的發展,黃河的健康受到工業污染的威脅。寧夏處在黃河的中上游地區,為了使黃河水變清,該地區開展了一系列水污染防治工作,從控制廢水排放入手,緩解由產業結構引起的特征性水污染。 寧夏環境和資源保護廳介紹說,在過去一年里,寧夏出動了執法人員3.6萬人次,立案查處了43家污染企業,其中有19家環境違法企業被強行取締。同時,為了有效控制新的污染源,寧夏還關閉了60多家造紙廠和1700多家馬鈴薯淀粉加工廠。 根據規定,現在上馬的工業項目必須污染治理能力強,如寧夏著重發展的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就在黃河旁邊,這里規劃建設的火電廠和煤化工項目水耗指標、污染物排放強度在中國都是先進水平。另外,一些煤化工、煤炭、電力企業也在努力做到礦井水回收使用、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實現“零排放”,減少從黃河取水。 寧夏環境和資源保護廳環境監測處處長丁福貴說,今年以來,黃河寧夏段的水質一直保持在三類良好水質之內,其中二類水質達到1/3,三類水質達到2/3,達到4年來最好水平。 不過,沿黃河的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地能源化工企業很多,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黃河水污染的質量依然面臨嚴峻挑戰。以寧夏為例,重工業消耗了70%以上的能源,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剛性約束在短期內難以根本上消除,工業結構帶來的水污染治理任務艱巨。 目前,寧夏已經在黃河上建設了水環境自動監測站,一整套流域水環境監控體系的建立,加大了對造紙、化工、制藥、淀粉加工等重污染行業的監控。 另外,中國各地還積極探索建立環境污染損害補償機制,對出境斷面水質超過水質控制目標的,要求繳納補償資金,力圖進一步減輕黃河的承載壓力。前不久,陜西省環境保護廳就給地方政府開出了“環保罰單”,以保護黃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禁止各地向渭河超標排放污染物。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