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近日指出,我國目前總體上環境保護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在全球經濟危機深化、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努力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勢在必行。 周生賢指出,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保護生態環境,但付出的環境代價依然過大,我國環境保護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
“(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探索代價小、成效大、全方位防范、全過程控制、以環境優化經濟增長的環保新道路,”周生賢在12月23日召開的國家環境咨詢委員會與環境保護部科學技術委第四次全體委員會議上強調。
周生賢強調要把環境保護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堅持與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考慮,與國家發展產業規劃、土地規劃、城市規劃協調推進,加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步伐。
他認為環保工作必須建立全防全控的防范體系。要從再生產的全過程制定環境經濟政策,將環境保護貫穿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各個環節;將環境保護的規定體現在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建筑、服務等各個領域,體現在全社會的各個方面,建立全面覆蓋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保護體系;要不斷創新生產理念,大力推進清潔生產,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從生產源頭和全過程減輕環境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