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岳
北京奧運之后環保事業面臨的主要挑戰,就是如何運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集合各相關部門之力,建立一個綜合利用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的高效環境管理制度體系,盡快遏制和扭轉污染惡化的局面。
建立環境經濟政策體系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在過去的一年里,環保部積極主動聯合有關經濟部門,在綠色信貸、保險、貿易、證券、稅收等領域出臺了一系列環境經濟政策,成為環保部門參與宏觀調控、優化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
一是實施了綠色信貸政策。意在盡最大可能切斷環境違法企業的信貸資金來源,引導銀行業履行環保社會責任。年初以來,環保部已向人民銀行征信系統提供了3萬多條企業環境違法信息,其中部分信息已被各商業銀行采用,并以此為依據對環境違法企業采取停貸或限貸措施。
二是開展了綠色保險政策試點工作。環保部、保監會于今年初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開展環境責任保險的重點領域和對象。目前,環保部正聯合保監會,組織江蘇、湖北、湖南、上海、重慶、寧波、沈陽、蘇州等地環保部門和保險公司,積極開展環境污染責任試點。
三是綠色貿易政策取得新進展。近年來,環保部門配合有關部門,相繼公布了一系列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的貿易管制政策。2007年6月,環保部制定并提出對50多種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取消出口退稅的建議,被財政部、稅務總局采納,當前這些產品出口量下降了40%。今年1月,環保部再次發布農藥、無機鹽、電池、涂料、染料等6個行業140多種“雙高產品”目錄,涉及出口金額20多億美元,遏制了“產品大量出口、污染留在國內”的現象。
四是積極推行綠色證券。環保部今年6月發布了《上市公司環保核查行業分類管理名錄》,明確列舉了必須通過環保核查的火電、鋼鐵、水泥、電解鋁、煤炭、冶金、建材、采礦、化工、石化、制藥、造紙、紡織、制革等14大重污染行業,涵蓋上百個企業類型。
今年以來,環保部共受理73家上市公司的環保核查申請,已經完成38家公司的環保核查,其中20家未通過首次核查,阻止了總值數百億元的重污染項目融資。
五是正在聯合其他綜合經濟部門制定有關環境稅收政策。環保部結合國家節能減排行動,組織有關產業協會,研究提出了“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建議,涉及污染防治環境監測等五大類共19種環保專用設備。財政部、稅務總局采納了該建議,并于今年8月公布施行。《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2008年版)》也于最近公布實施,涵蓋廢物再生利用等三大類共16種資源綜合利用行為。下一步還將制定環境稅實施方案。
迄今,環境經濟政策已形成基本框架,各項政策都取得了階段性、局部性成果。盡管環境經濟政策實踐仍面臨不少制度性、技術性障礙,但我們將繼續推進環境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并配合以環保法規的強力執行、環保監管體制的改革創新,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