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av资源网址_亚洲老司机av_日韩高清免费观看_久久影院100000精品

設為首頁 | 添加到收藏夾 注冊會員 | 忘記密碼 | 退出
國際節能環保網
關鍵字:
政策法規|廢氣治理|噪聲控制|環境監測|固廢治理|清洗與清理|環保前沿|環保技術|土壤修復|綠色建筑
化工|水處理|環保設備|國際視野|企業動態|技術專題|人物訪談|推薦案例|
>>首頁 >> 商業資訊 >> 綠色建筑資訊 >> 查看資訊信息
訂閱社區雜志
深圳率先提出新建民用建筑和工業建筑全面綠色化
(時間:2022/5/27 13:57:12)

  深圳建筑業向綠色化轉型升級正全面提速。近日,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強調,加快現代建筑業發展,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加快向工業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備受關注的《深圳經濟特區綠色建筑條例》將于7月1日正式實施,該條例在全國率先提出新建民用建筑和新建工業建筑全面綠色化的要求,首次將“碳達峰、碳中和”融入綠色建筑全生命期管控,聚焦“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思想,對建筑綠色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切實提高百姓對綠色建筑的獲得感和體驗感。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深圳始終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先行示范標準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在建筑領域全力落實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全市綠色建筑的面積和項目數量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截至目前,深圳綠色建筑總面積已超過1.5億平方米;1500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其中國家三星級(最高等級)標識123個;18個項目獲得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其中一等獎6個,占全國總數的18%。2021年,在中國城市綠色建筑發展競爭力指數中,深圳排名第一。
  市住房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深圳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可持續發展先鋒的必然方向,也是建筑領域轉型升級、推動現代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出臺推動城市建設綠色發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新增裝配式建筑面積1500萬平方米、綠色建筑面積1600萬平方米。接下來,市住房建設局將重點開展以下三大方面工作:
  首先,深入貫徹實施《深圳經濟特區綠色建筑條例》。加快編制發布條例配套文件,優化綠色建筑全過程監管,重點健全綠色建筑使用者監督、后評估和標識動態管理等工作機制。制定發布《深圳市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行動實施方案》《深圳市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行動方案》,組織實施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兩大”提升行動,以綠色建造、裝配式建筑等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融合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集約化、產業化等新要求,建成一批高品質綠色建筑,促進裝配式建筑提質擴面。
  其次,統籌推進建設領域碳達峰工作。按照全市的統一部署,發布深圳市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建立建筑行業低碳發展工作機制,完善建筑碳排放統計、審計、報告等制度,探索基于建筑碳排放的限額管理機制。全面提升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加快建立近零能耗、零碳建筑技術和標準體系,組織開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試點示范。同時推動符合條件的既有建筑開展節能和綠色化改造。加強教育培訓,提升從業人員對雙碳知識的認知和理解。
  最后,做好平臺和技術支撐。加強與南方電網等企業的溝通合作,深化電力等能源資源消耗數據與建筑信息的交互,實現數據的雙向開放共享,初步構建重點對象建筑碳排放管控平臺。鼓勵和支持工程建設領域綠色低碳技術的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全面推動BIM技術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上的應用,統籌推進全市BIM一體化平臺的建設,構建智慧城市的數字底座和感知體系。加大智能微電網、光儲直柔、直流微網等新技術的探索和應用,推進可再生能源、高能效空氣源熱泵等的規模化應用。
  加快先進技術推廣應用
  深圳實現房建類項目設計和施工BIM電子招投標

  2021年12月,國內首部從城市管理者視角出發的BIM發展規劃——《前海BIM技術應用推廣發展規劃》經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管理的中國勘察設計協會評審,從1957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2021年度第十二屆“創新杯”智慧城市與可持續發展類“特等獎”。
  據統計,前海共有建筑類BIM模型256棟,總建筑面積達960萬平方米;市政基礎設施類BIM模型全面涵蓋了道路、橋梁、地下空間、景觀、河道、地鐵站等。2013年后建設的政府投資項目和社會投資項目BIM模型創建率達到100%。
據悉,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全稱建筑信息模型,是指在建設工程及設施全生命周期內,對其物理和功能特性進行數字化表達,并依此設計、施工、運營的過程和結果的總稱。
  BIM作為建筑業的先進技術,是建筑業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筑業實施數字化的重要抓手。推廣BIM技術是提高建設工程品質,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構建數字城市基礎數據底座的重要舉措。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BIM技術推廣應用,強調要切實加大BIM技術應用工作力度,助力深圳打造國際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和數字中國城市典范。
  2021年,市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 技術應用的實施意見(試行),提出以信息化技術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為牽引,以政府數字化服務為重點,全面提升建筑產業綠色化、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塑造建筑行業新業態、新格局。
  今年5月,深圳發布《深圳市現代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BIM技術應用全面推廣,全市重要的建筑、市政基礎設施、水務工程項目建立BIM 模型,對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實現城市全要素數字化、城市運行實時可視化、城市管理決策協同化和智能化,打造國際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和數字中國城市典范。
  近年來,深圳采取有力措施,積極推動BIM技術推廣、項目試點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強化統籌力度。深圳組建市BIM工作專項推進小組,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的實施意見任務分工方案》,明確各區各部門任務分工。各區已成立區級BIM工作推進小組,初步形成統一部署、分工負責、密切協同、合力推進的態勢。前海發布了《前海BIM技術應用推廣發展規劃》,提出了十大任務,謀劃了前海BIM從建設階段、發展階段、成熟階段的創新和實現路徑。
  加強源頭引導。深圳已在新建政府投資項目的建議書(或可研批復)以及用地報批階段的報審意見中,落實BIM技術應用要求。組織開展BIM電子招標系統升級改造,實現房建類項目設計和施工的BIM電子招投標。
  堅持標準先行。深圳加快構建我市BIM標準體系,列入標準制定計劃共計26部,現已發布12部,在編14部。其中《建筑信息模型數據存儲標準》本月將印發試行,該標準對標國際IFC通用格式、銜接國家標準,有助于統一全市BIM數據格式,將為我市BIM數據互聯互通做好技術保障。
  加快建模工作。深圳印發《既有重要建筑BIM建模工作方案》,細化了重要建筑建模工作的實施范圍和實施主體,要求各部門、各區結合智能化應用場景的實際需要制定重要建筑建模清單,其中軌道交通工程、道路橋梁、水、電、氣等市政基礎設施優先實施。
  市住房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推進BIM技術推廣應用。一是完成《深圳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三年行動計劃》制定工作,支撐2023年后全市新建項目全面實施BIM技術應用,推動工程建設標準數字化、BIM產業生態、數字資產運維等。二是加快研究建設全市BIM管理平臺,對接CIM基礎平臺,構建高質量的智慧城市數字底座。三是督促相關單位升級改造智慧住建相關業務系統,推動基于BIM的工程項目審批監管,實現新建政府及國有投資建設項目、市區重大項目、重點片區工程建設項目提交BIM模型輔助審批。
  深圳裝配式建筑總規模達5615萬平方米
  建設規模和占比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

裝配式建筑是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深圳以全國首批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建設為契機,大力推動裝配式建筑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截至目前,全市裝配式建筑建設總規模達到5615萬平方米,在新建建筑面積占比達到45%,建設規模和占比穩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規模增長的同時,質量也持續提升。漢京金融中心、中建鋼構大廈等6個項目獲評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首批《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范例項目。
  構建全方位的評價體系。深圳率先提出用預制率和裝配率(兩率)雙指標評價方法,全國其他城市紛紛效仿。隨后我市結合國家評價標準發布《深圳市裝配式建筑評分規則》,對標國際先進,進一步提出標準化設計、主體結構工程、圍護墻和內隔墻、裝修和機電、信息化應用五大技術評分項,實現從主體結構裝配化,向機電設備、裝飾裝修裝配化的全面延伸。
  促進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發展。目前,深圳裝配式建筑產業鏈已覆蓋建設、設計、施工、部品部件生產、咨詢等各領域,參與企業數量持續增長,累計培育了13個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29個省級基地及42個市級基地,總體數量在全國和省內遙遙領先,形成了從行業龍頭到成長型企業的多級梯隊,呈現出后勁十足的良好勢頭。
  探索人才隊伍培養機制。深圳在國內率先創設裝配式建筑專業技術職稱;首創裝配式建筑專項職業能力考核,并落實財政資金補貼;率先創設裝配式建筑多工種、系列化工人實訓,建成省內首批7家裝配式建筑實訓基地,培養出的產業工人在技能水平與職業素質得到提升。
  市住房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入推動裝配式建筑,促進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一是研究制定新型建筑工業化行動方案,融合先進制造、信息化、智能化等新要求;二是持續推進項目落實工作,提高新建裝配式建筑占比,開展全市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觀摩活動;三是發布通用化、集成化、模塊化建筑部品標準圖集,探索建立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建立混凝土構件、鋼結構構件、內裝部品部件等標準化部品部件庫。
  以科技創新引領和支撐現代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深圳工程建設行業科技創新碩果累累

  累計獲重大科技成果6000余項、授權專利近4000項、國家和省市級科學技術獎89項……這些沉甸甸的數字,亮出深圳建筑行業科技發展的含金量。
  近年來,市住房建設局深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多舉措全方位推進工程建設科技創新,大力推廣建筑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積極推動行業向“知識密集+資金密集”行業轉型升級,以科技創新引領和支撐現代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深入實施科技計劃,大幅提升建設科技戰略前沿突破能力
據悉,市住房建設局全面貫徹落實《深圳市工程建設領域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建立深圳市建設科技計劃項目管理體系。組織實施建設科技計劃項目266項,其中住建部科技計劃項目27項、省住建廳科技計劃項目15項、市建設科技項目224項。組織開展超高層與大跨度建筑、巖土與地下工程、綠色低碳、新型建筑工業化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我市城市建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科技計劃的深入實施,大幅提升深圳建設科技戰略前沿突破能力,一大批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模塊化建筑為我市應急工程提供保障,市第三人民醫院醫護公寓24小時實現搭建封頂,5所小學校舍建成僅用6個月;在未來大廈、中建科技深汕綠色產業園中試點應用光儲直柔技術;搭載華為鴻蒙系統的數字家庭技術在我市落地應用,建筑工程人工智能審圖系統率先全國上線應用。
  大力推進重點領域新技術應用,推動行業轉型發展
  深圳大力推廣應用住建部建筑業十項新技術,每年新立項省建筑業新技術示范工程數量占全省一半以上,累計建成示范工程172個,總建筑面積超過2800萬平方米,其中130個項目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組織開展新技術認證超過200項,發布新技術推廣目錄13批次,累計推廣“四新”技術近1000項。通過技術對接會等方式,鼓勵新技術在重大重點工程項目中落地應用。積極探索高新技術應用,打造全國首個建材溯源混凝土質量區塊鏈平臺;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研發智能化施工圖審查系統,提升審查效率和質量;基于物聯網技術建立市建設工程智能監管平臺,已實現在線監管工程項目1974個;物聯網、云計算技術在160個住宅小區“智慧社區”建設中應用。
  強化戰略科技力量,為提升行業科技綜合實力提供核心動力
  深圳注重強化戰略科技力量,為提升行業科技綜合實力提供核心動力。到目前,深圳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建筑智能化等專業領域涌現出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龍頭企業、上市公司和高科技企業,全市工程建設領域高新技術企業累計384家。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及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先后入選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評選的“全國科改示范企業”。全市工程建設領域創新載體累計174個,覆蓋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市政基礎設施、園林景觀和生態環境等重點領域,包括“國家建筑門窗節能性能標識實驗室”等重點實驗室19個,“深圳復合改性綠色建筑材料工程實驗室”等工程實驗室20個,“深圳市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8個等。
  充分發揮科技人才作用,為城市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深圳加強工程建設行業創新人才培養,深圳本土產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均來自工程領域;深圳現有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7人、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6人、深圳市工程勘察設計大師31人;深圳市高層次人才25人,其余各級人才316人。陸建新和葉青兩位同志入選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范人物。2016年,組建市建設科學技術委員會,為我市工程建設領域的重大發展戰略、重大政策及重大重點建設工程提供技術支撐。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科技交流平臺,促進科技創新合作
  深圳連續10余年在全國綠色建筑博覽會、住宅產業化博覽會參展,加強交流學習,促進深圳市建設領域科技水平提升。在高交會承辦“建筑科技展”,主辦“建設科技專題館”,至今已舉辦九屆,有500余家企業近1000項新技術新產品在展會上展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交流,在高交會中設置大灣區建設科技創新成果專區,積極組織參與在香港舉辦的建造創新國際博覽會,在深組織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建造新技術推廣會。
  科技創新成果顯著,助推現代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全市工程建設領域累計形成重大科技成果6000余項,獲得授權專利近4000項,國家和省市級科學技術獎89項、華夏建設科技獎156項、詹天佑獎50項、綠色建筑創新獎18項等,每年獲獎數量占全國數量比例接近10%。
  深圳先后被住房城鄉建設部確定為國家首批或首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公共建筑節能改造、裝配式建筑、建筑工程人工智能審圖、綠色建造、工程建設標準綜合實施等試點示范城市,充分發揮先行示范區先鋒引領作用,為全國探索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行業高質量發展新模式和實施經驗。
  引進國際管理理念,推行先進工程項目管理模式
  以港澳為窗口,促進工程設計采購施工一體化,加快完善適應工程總承包模式的投資評審、招標投標、資金計劃下達、質量安全和工程結算制度。持續完善政府投資項目集中管理體制,提高政府投資管理效能。政府和國有資金投資項目帶頭推行工程總承包模式,鼓勵社會投資項目優先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對于建設規模和標準明確、建設內容和技術方案成熟穩定的工程項目如學校、保障性住房、市政道路、裝配式建筑等項目原則上采用EPC總承包模式。政府投資重大項目鼓勵采用“IPMT+EPC+監理”管理模式。同時,將積極培育和推廣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擴大建筑師負責制試點范圍,完善重點區域開發建設管理模式,高起點統籌推進城市設計、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


關閉窗口打印該頁
推薦圖片
中國節能抗疫突擊隊馳援百色市醫療廢棄物處 
  近日,廣西百色新冠疫情暴發導致全域管控,百色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理中心急需支援。廣西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致函中國節能請求緊急支援百色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理事宜。中國節能接到請求函,立即部署下屬中 
熱點文章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廣告服務 | 網站聲明 |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網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見反饋
網站服務熱線:010-56350733 媒體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興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769209918@qq.com
經營性網站許可證京ICP080572 京ICP備09007515號-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玛县| 光山县| 寿阳县| 柏乡县| 祥云县| 屏山县| 原阳县| 永寿县| 新丰县| 锦屏县| 加查县| 宣化县| 屏南县| 古丈县| 维西| 吕梁市| 清涧县| 平原县| 定安县| 香格里拉县| 尉犁县| 静宁县| 亳州市| 乌拉特后旗| 朝阳县| 政和县| 水富县| 阿克苏市| 格尔木市| 彭山县| 平山县| 兴化市| 开封县| 福安市| 竹北市| 湘潭市| 新泰市| 改则县| 博野县| 屏南县| 龙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