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朗詩地產總裁黃征:綠色建筑從細分到主流需求 |
(時間:2020-9-21 9:45:17) |
我國城鎮化已經進入中后期,一二線城市的土地越來越稀缺。從全球的經驗上來看,未來城市新建住房的數量會呈下降趨勢,城市更新、存量物業改造的需求將大幅上升,而綠色科技住宅將會越來越凸顯其價值。在“雙循環”的背景下,房地產行業要從經濟推動器向穩定器轉變,肩負著促民生、穩增長的重任。對房企來說,這既是責任,也是機遇。 幾天前,朗詩地產總裁黃征在兩場會議之間,小跑走進會議室,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 綠色建筑在中國:從細分到主流 2002年起,綠色建筑概念開始在中國傳播,源自歐洲的“零能耗”建筑設計也通過大量的展覽、一線城市的設計機構等方式進入中國,零能耗建筑概念——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理念與當時中國大規模建設狀態形成了鮮明對比。 2005年,在北京召開的綠色建筑大會正式提出我國開始發展綠色建筑,這是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的里程碑。 以2006年住建部頒布第143號部令為標志,中國所有地區的節能工作都納入到監管當中。此后,2008年,《節約能源法》和《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相繼頒布,強化了將綠色節能工作納入法制軌道;《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頒布實施,明確了我國綠色建筑的定義、內涵及技術要求;這一年,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成立,綠色建筑時代啟幕。 2001年成立、2004年開始實施聚焦綠色產品差異化發展戰略的朗詩集團,幾乎與中國綠色建筑共生共長。作為參與者和見證者,黃征談及綠色建筑感觸頗深:“與其說綠色建筑、科技住宅是一個細分市場,不如說它是主流需求。當房地產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科技住宅將成為市場的主流。” 綠色建筑,“綠”在哪里?“對室內環境,朗詩通過綠色建筑科技實現了人們對高品質高舒適度居住的需求——恒溫、恒濕、恒氧。”黃征說,“因地制宜利用外部能源是朗詩在科技住宅中的一項領先優勢。比如長三角選擇‘地源熱泵’系統,內陸地區選擇‘空氣源熱泵’,在北方則借助市政供暖系統。朗詩能夠結合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地質條件,靈活設置能源方式。” 深耕地產行業數十年,黃征對行業發展有敏銳的洞察力,他認為,疫情過后,中國人對居家健康的關注度大大提高,科技住宅將很快成為市場主流。朗詩在這一方面仍會持續投入,創造出更舒適、更節能、更綠色的產品,滿足未來客戶的需求。 發展模式探索:輕資產化小步快跑 6年前,朗詩地產開始實施資產輕型化戰略,以“產品差異化、資產輕型化、收益多樣化”讓外界重新認識了這家地產企業。 黃征對這一戰略做了更清晰的梳理:“資產輕型化介于重資產和完全輕資產之間。第一種模式是合作開發,也就是朗詩和其他的金融機構或開發商同行合作來開發一個項目,朗詩的股權比例可能是40%~50%或者更高一些,現階段這一模式已經非常少了。” “小股操盤”是資產輕型化的第二種模式,朗詩全權負責項目操盤,大部分項目也是運用朗詩的品牌和技術整合能力,但股權不會超過30%。第三種模式則是委托代建和委托管理,相當于幫業主方管理開發項目,朗詩收取包括品牌費、產品整合費等在內的管理費用。 “目前來看我們項目基本上都是這三種方式,以合作開發和小股操盤為主,以代建、委托開發、代建管理和純技術 輸出為輔,后面兩個占的比例實際上相對較少。” 這一探索在朗詩的業績中得到了正面體現。2019年年報顯示,朗詩完成合同簽約銷售額約為405億元,簽約建筑面積約234萬平方米;年度核心凈利潤約為14.1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約11.4%,核心凈利潤率約16.5%,整體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我們從2014年開始實施新的經營策略,近6年來,我覺得無論是從組織、經營還是市場接受度,朗詩都取得了非常豐碩的成果。”黃征肯定地表示。
|
|
|
|
推薦圖片 |
 | 政企合作 雅居樂環保加速打造廣西環保產業 | 2020年8月16日,廣西三江口節能環保產業園項目招商發布會暨項目簽約儀式在廣西來賓市象州縣舉行。來賓市市委書記農生文,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廖和明,象州縣委書記熊健,象州縣人民政府縣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