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新區擬創建國家綠色生態示范城區 |
(時間:2015-11-20 9:51:25) |
中山市將實施全域空間低碳調控,提高對市域空間碳排放的整體管控效能。 “爭取到2020年,新建建筑綠色建筑比例達到80%。東區CBD、岐江新城、翠亨新城,將作為中山市綠色建筑重點發展建設區。”19日,中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對《中山市低碳生態城市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進行網上公示。 根據《規劃》,中山市將實施全域空間低碳調控,根據全市生態結構和城鎮空間布局特征,將市域空間劃分為低碳發展區、減碳引導區、碳排放控制區、生態碳匯區四個低碳發展區域,提高對市域空間碳排放的整體管控效能。 劃分4區域提高碳排放管控效能 實施全域空間低碳調控,中山市將根據全市生態結構和城鎮空間布局特征,將市域空間劃分為低碳發展區、減碳引導區、碳排放控制區、生態碳匯區4個低碳發展區域,按照不同分區制定差別化的碳排放調控政策,提高對市域空間碳排放的整體管控效能。 低碳發展區,是未來城鎮開發建設的重點區域,主要包含翠亨新區以及城鎮未來擴展的重點區域。減碳引導區,主要包含中心城區、小欖鎮、三鄉、東升鎮、南頭鎮等集中連片建設區。碳排放控制區,主要為坦洲鎮、三角鎮、民眾鎮、南朗鎮、橫欄鎮、阜沙鎮等鎮區周邊農田集中區域。生態碳匯區,主要包括五桂山,鐵爐山、云梯山等山區、市域內的主干河流廊道以及主要城市公園,為碳凈吸收區,對降低流域的凈碳排放量意義重大。 根據規劃,中山還將推進低碳生態示范區建設,擬以翠亨新區起步區為試點范圍,以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創新型服務業等低碳產業集群為抓手,重點探索開展覆蓋新區建設、項目運營、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化服務等全產業鏈的綠色低碳產城融合示范,為全市產業升級轉型發展積累有益經驗,將翠亨新區建設成為宜居、低碳、現代化的濱海新區,成為全市城市建設的樣板。 將建9大產業協作區促產城融合 《規劃》中提出,建設低碳生態城市首先要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以促進特色優勢產業集聚化發展,有序推進工業園區低碳化改造,打造多功能現代化服務業集聚區,以產業協作區推進產城融合。 依托各組團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優化產業間聯系,以產業園區為核心,促進特色優勢產業集聚化發展。中部組團鼓勵發展先進生產能力和新興服務業態,限制大規模資源消耗的產業發展。東部組團,重點發展智能制造產業、汽車制造和船舶制造,形成特色產業集群。西北組團,重點發展小欖鎮五金商貿物流集聚區、古鎮燈具燈飾產業集聚區、東升辦公家具集聚區、古鎮花木產業集聚區、南頭-黃圃小家電產業集聚區。南部組團,則發揮區位和港口優勢,依托南部組團四鎮的外向型產業基礎,發展南部組團外向型加工業。 根據規劃,中山還將建立9大產業協作區,推進產城融合。推進傳統優勢產業轉型、綠色照明、家居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先進制造產業、健康醫藥產業等產業協作整合,發展生態環保、新能源與新材料產業、智能家電與裝備制造業等增量平臺產業,引導支持平臺重點戰略新興產業引進和傳統產業轉型,提升產業低碳化發展質量。在建筑方面,中山將加強綠色建筑管理和試點示范,分類型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大力推進綠色建材應用,完善綠色建筑與建材推廣政策與機制。 《規劃》披露,中山市可結合東區CBD、岐江新城、翠亨新城的建設,大力推進綠色建筑的規;l展,將東區CBD、岐江新城、翠亨新城作為中山市綠色建筑重點發展建設區。新建建筑需嚴格執行節能標準,推動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應用,推廣使用新型節能材料和再生建筑材料。逐步提高綠色建筑建筑面積以及新建建筑綠色建筑比例,爭取到2020年,新建建筑綠色建筑比例達到80%,其中三星以上達到10%以上,二星以上達到30%。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