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綠色建筑工業化 促進可持續發展 |
(時間:2015-9-25 10:27:48) |
“中國建筑工業化程度只有3%~5%,而歐美發達國家的建筑工業化平均達到65%,最好的瑞典達到80%。中國建筑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工業化和綠色建筑。”9月2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福霖在深圳舉辦的綠色建造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上直指中國建筑發展的瓶頸所在。圍繞著綠色與可持續,多位業界專家在論壇上提出自己的前沿性觀點。 “保溫、隔熱、水電暖線等大量建造內容,目前都是現場施工,建筑質量、安全性等都不容易保障,未來,這些都要在工廠生產,建房子就像造汽車一樣,就是綠色建造。”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描繪了自己理想中的中國建造情景。 工信部、建設部8月聯合發布了《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明確指出:到2018年,新建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30%,綠色建筑應用比例達到50%。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可明從“反者道之動”的工程哲理層面思考后提出,應該注意防止過分追求指標百分比,目光放在建造傳世經典建筑才是綠色建筑的核心所在。“結合現有技術,融合當代最先進技術,逐步實現人與自然、建筑與環境和諧共生。”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謝禮立看來,地震、洪水、泥石流滑坡等難以抗拒的自然災害,其實質都是土木工程災害,必須也只能通過土木工程方法,人類才能減輕和防止這類災害對建筑的破壞。治理和防御土木工程災害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能確保可持續發展的具有自康復能力的城鎮體系。建筑在自然面前能夠表現出順應性、康復性等特質,正是綠色建造的目標。 為期兩天的“綠色建造與可持續發展論壇”由中建一局主辦。中建一局在全國建筑領域第一個提出“綠色施工”、“藍天行動”理念,并制定了全國第一部綠色施工企業標準。此次主辦論壇,其綠色與可持續的核心議題得到了與會者的高度評價。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