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新能源建筑須實現低能耗 |
(時間:2015-9-23 10:39:43) |
隨著能源需求的不斷增加,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資源將進一步減少直至枯竭。目前,我國建筑能耗已經占社會總能耗的30%以上,隨著經濟的發展,建筑能耗在能源消耗中占的比例仍將逐漸增大。 近日,在中國新能源建筑產業聯盟“中國新能源建筑發展路線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認為,把新能源產業和建筑產業進行“加法”,將會產生巨大的新的應用市場、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生態系統,新能源在建筑節能中的應用對于現實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新能源在建筑中尚未受到重視 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筑師仲繼壽認為,當前我國建筑應用新能源的現狀,一是負荷側管理沒有獲得應有的重視,只有通過強化用戶側管理可中斷的用能負荷轉向可獲取更多太陽能的時段,才能實現負荷轉移。二是儲能技術未能獲得足夠的關注,儲能技術可以平抑太陽能的間歇性和隨機波動問題,有效地實現調峰填谷、改善能源質量,使得太陽能功率穩定,成為優質能源。三是技術經濟指標綜合考量不足,包括集熱器、系統、運行能耗、投資等。四是能源互聯網理念還未深入人心,只有通過能源互聯和協調管理才能實現規模化效益和綜合運營效益。五是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轉型過程中角色定位不夠清晰,其中新興城鎮化為太陽能利用與區域能源提供建筑屋頂資源,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六是太陽能僅是綠色建筑的點綴,還未融入智慧能源城市和零能耗建筑。七是系統集成供應商還沒有形成規模,根據地理位置、氣候特征和太陽能資源設計系統運營光熱一體化建筑還不具規模。八是建設電站的動機不純,建設地面電站主要是向銀行或基金換取現金流,造成羊毛出在豬身上。九是電站收益的不確定性大,機制還不完善。與其他投資方向相比,電站回收周期偏長,存在運營的不確定性,基于市場決定作用的發配電機制未真正建立起來。 新能源建筑正當其時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環境與節能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國家太陽能熱水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副主任何濤介紹,我國既有建筑面積約為400億平方米,每年新建建筑面積約為20億平方米,約占社會總能耗30%的建筑能耗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仍將不斷增加。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我國越來越重視新能源在建筑節能中的應用,新能源在建筑節能中的應用對于現實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當代置業執行董事兼總裁張鵬認為,目前,我國建筑已經從被動節能發展到主動節能和科學節能,綠色建筑方興未艾,新能源建筑正當其時。 事實上,充分利用新能源已經成為節能建筑的一個顯著標志,從綠色建筑的成本來看,更多的是給予了新能源的利用,但較之于普通建筑而言,新能源建筑投資規模較大、建設周期長、成本高且收益難以預測。同時,政府支持負擔重,商業銀行、上市公司等重視度不高,新能源建筑融資困難。 當代置業(中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技術官陳音表示,對開發企業而言,在綠色建筑上的投資回報確實不高,主要是綠色建筑的環境效益尚無法在現行企業財務核算體系中表現出來;由于國內房地產的商業模式多為開發——銷售形式,綠色建筑的節能效益主要體現在后期運營,因而不能為開發企業創造利潤;公眾對綠色建筑認可支持,但在購房決策時還是難以接受綠色建筑的合理溢價;我國目前的能源政策和能源價格體系仍有不利于綠色建筑發展的因素。張鵬認為,建筑企業如果把建筑與社會責任結合起來,在售價不變的情況下,建筑成本每平米會增加100元。如果新能源建筑產業上下游共同推動,建筑成本仍有5%~10%的下降空間。 走近零能耗技術路線 何濤認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生產利用大國,太陽能集熱產品性能質量不斷提升,價格不斷下降,使利用太陽能成為可能。如今,我國建筑能耗的降低為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陽能的應用提供了基礎和機會,必須將高性能集熱產品、熱力驅動的制冷機組、系統集成技術進一步產業化,降低成本。 我國建筑業發展迅猛,把節能、綠色環保、生態技術應用于工程是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2013年,國務院發布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我國正式進入綠色建筑快速發展階段,但在新能源建筑的應用上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實際上,建筑作為城鎮化建設中的基本元素,如果能做到精細化發展、生態化發展,勢必帶動整個城市發展模式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因此,建筑節能不僅要重視設計中節能、更重要的是使長期使用時的總能耗下降,重點要研究建筑使用過程中的能源結構和供應方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特別是新型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供熱體制與供熱方式的改革問題,建筑節能不能局限于建筑單體的墻體與門窗等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的問題,還應注意沼氣、太陽能、地熱、建筑朝向、遮陽等許多問題。 陳音認為,綠色建筑關注的不只是建筑自身,而且還要正視建造房屋這項耗費巨大資源、能源的經濟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特別是新能源的能源密度和強度都比較低,因此要找到應對措施和解決方案。目前,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方向之一,就是建筑本體與可再生能源設備的融合,這是建筑應用可再生能源的最佳方式。而隨著“住宅產業化”、“被動房”的提出,尤其是新版綠色建筑標準使新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而建筑技術的發展使新能源建筑有可能成為零能耗、低能耗建筑的終極解決方案。其中,以自身生產的能源即可維持建筑的室內環境要求,實現近零能耗可能是一種比較好的技術發展路線。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