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住房標準如何調整,是此次政府救市政策中牽一發而動全局的關鍵。無論一手房還是二手房,市場供需雙方都采取觀望的態度。
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的新的界定標準將牽涉到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契稅等稅費征收標準,故政策受惠程度及受惠面還難以預計。目前,中外環以外的中介門店均表示,現行的界定標準使幾乎所有掛牌房源都為非普通住宅,新的界定標準將真正體現本次新政的調控幅度。易居臣信根據對6大商圈近12家門店的調查發現,大部分區域客戶仍對新政需要一段時間的消化,選擇保持原先掛牌價靜觀其變的占絕大多數。
一手房市場中,剛剛交房但尚未辦出產證的業主已經按捺不住。百匯苑一期是今年9月底才交房的一手樓盤,業主辦理交房手續后,開發商發出通知由其統一辦理小產權。一業主致電記者,到目前為止,還未收到拿產證的通知。該業主當初買房單價1.5萬元,委托開發商辦理產證時已經提前繳了3%的契稅。如果普通住房標準調整,而他這套處于內中環間的房子符合新標準,那么就不是繳3%的契稅,而應該是1.5%。聽說契稅是按照辦產證的日期計算,而不是合同時間,是否意味著有希望退契稅。
而在寶山三花現代城的小區論壇上,關于契稅可不可以退的問題早已熱議開。部分業主的房子明年6月份交房,買進的單價都在1.5萬元左右,普通住房標準調整后,很有可能按照1%標準繳納契稅。還有一部分業主已經提前繳了契稅,但產證沒辦,也連連發問能不能多退少補。
不僅一手房業主心存疑惑,就連二手房業主也對契稅按照何時計算納悶。王先生9月初看中虹口郵電新村一套老工房,單價1.3萬元左右。10月中旬送件交易中心辦產證,按照20天辦產證來推算,11月上旬可拿到產證。王先生發問,通常大家都是在送件進交易中心的同時,買賣雙方各自繳納稅費,但是產證上的日期并不是當天。如果他的房子被調整為普通住房,是不是可以退回契稅呢?
截至目前,市財稅局熱線電話的統一回復是,有關方面已經在做相關細則研究,月底就會對外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