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2017年北京市PM2.5濃度目標細化 |
(時間:2016-8-9 10:05:44) |
在8月3日昌平區組織的“清潔空氣在行動”集體采訪中,昌平區副區長李志杰透露,為實現中央為北京設定的2017年PM2.5濃度要達到60微克/立方米的目標,北京市政府已為各區制定了具體的濃度目標底線,即2017年底,南部各區PM2.5年均濃度要達到65微克/立方米以下,而北部各區的PM2.5年均濃度紅線定在了55微克/立方米。 去年底,北京在地方“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十三五”時期,北京的PM2.5濃度要比上年下降15%左右;隨后國家又為京津冀制定了今年區域濃度降至73微克/立方米、2020年降至64微克/立方米的目標;加上此前北京做出的今年PM2.5濃度降至60微克/立方米的承諾,各方都在向北京的大氣治污、污染減排工作要成果。 數據顯示,去年北京四項主要污染物濃度繼續保持下降趨勢,但按照目前的進度,疊加每年底常態化的連續重度污染,中央為北京制定的2017年PM2.5濃度降至60微克/立方米的目標實現難度較大。 一般來說,北京在大氣污染治理過程中,通常都會將治污指標進一步細分到各區,比如此前的清潔能源改造等。而根據本次李志杰透露的信息,全市各區2017年的PM2.5年均濃度目標從55微克/立方米-65微克/立方米不等,如果各區均能按部署完成任務,北京整體PM2.5年均濃度還是能夠如期實現中央制定目標的。 對于業界有觀點認為,北京治污減排措施基本已上升到全國最嚴格程度,未來大氣污染治理措施繼續升級潛力不大的說法,北京市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解釋稱,前兩年實施的部分嚴格控排、減排措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有效發揮作用,并顯示在PM2.5濃度的降幅上。而記者梳理近期環保部發布的每月全國主要城市空氣質量報告后也發現,前幾年還頻繁出現在環保部每月公布的全國空氣質量最差前十城市中的北京,今年來已經很少上榜了,有時甚至還成為京津冀區域內各項污染指標最低的城市之一。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