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深圳城管局:垃圾分類十年規劃成廢紙 五年規劃待出爐 |
(時間:2011/5/16 17:18:57) |
“末端配套設施如果跟不上,前面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沒有意義的。”深圳市城管局環衛處副處長羅向東認為,當初制定的城市垃圾分類收集“十年規劃”難以推進,主要因為配套設備設施未建成、規劃指標超前所致。據悉,城管局正起草另一份關于垃圾分類的“五年規劃”,待遞交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后,將先行在部分小區開展試點。對于新規劃的前景,城管局環衛處相關負責人認為,推行垃圾分類需要政府、企業、居民多方配合,環環相扣,否則又將重蹈覆轍。 深圳市城管局環衛處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深圳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為1.3萬噸,其中廚余垃圾占到40%-60%。廚余垃圾中湯水較多,運輸時容易造成滴漏等二次污染;因為是有機質,廚余垃圾分解腐敗速度快,產生大量沼氣和垃圾滲瀝液,必須單獨運輸處理,現有設備設施無法滿足需求是目前最大的窘境。據了解,目前全市僅南山有一家200噸規模的廚余垃圾綜合處理廠,另外幾個尚在選址建設階段。 “末端配套設施如果跟不上,前面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沒有意義的。”羅向東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透露,為破解垃圾圍城困局,近年來市政府大力開展配套設施建設,目前全市建成并投入運行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共有9座,其中包括衛生填埋場2座,焚燒廠7座。截至2010年底,深圳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4.6%。 歸根結底落在“錢”字上 如果說垃圾分類源頭問題要靠市民提升環保意識才能得以解決,那么末端處理設施跟不上歸根結底落在一個“錢”字上。 “無害化處理只是垃圾處理過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垃圾分類則是更高層次的高求。”羅向東解釋,深圳若要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設施設備,保守測算僅前期投入資金就要上百億元,后期運行及管理還將產生巨額費用,這筆錢由誰來出是個難題,有待政府作決策。 而在鄰近的城市廣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也是“錢”字先行。據了解,廣州市政府在垃圾分類上投入不少,僅前期就花了1500萬元,主要用于宣傳和分類垃圾桶的配置,共購買5500個兩箱分類廢物箱,購置下發了5000個可回收物塑料垃圾桶,1萬個有害垃圾塑料垃圾桶及其他垃圾生物可降解塑料袋等。 僅依“洋樣”難畫“土葫蘆” 事實上,垃圾分類推行難不單單是深圳面臨的難題。2000年6月,被選定為首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的還有北京、上海、南京、廈門等,近年來這些城市先后開展了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受各種因素所困,均以失敗告終。 “推行垃圾分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市環衛處相關負責人分析稱,各城市試點不理想的根源在于,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是由垃圾處理方式決定的,如果不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僅僅依照“洋樣”畫“土葫蘆”,垃圾分類工作就成了作秀。其次,試點過程中通常只強調垃圾分類投入,卻忽視了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的建設,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嚴重滯后,容易出現分類投放、混合收運、混合處理,使分類流于形式。此外,市民環保意識淡薄、資金投入不足、宣傳工作不到位、政策法規體系不健全、獎懲措施和激勵機制不完善也是導致垃圾分類難以推行的幾大因素。 據該負責人介紹,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涉及發改、財政、國土規劃、工貿、城管、工商等多個政府部門,由于缺少一個牽頭、協調的專門辦事機構,試點過程中往往難以形成合力。 新推廣方案有三大看點 深圳市城管局環衛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垃圾分類日前已經再次提上議事日程,環衛處正結合深圳的情況加緊起草《深圳市垃圾減量和分類工作(2011-2015年)實施方案》,待遞交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后,將先行在部分小區開展試點工作。 據透露,該方案將有三大看點,首先會加大宣傳教育和普及力度,提高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度;其次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法規標準及考評機制建設;另外還將全力推進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等相關設施設備建設,以及設施運行機制和監管體系。方法上將采取以點帶面、先易后難、逐步推進的方式,以引導和激勵為主,暫不考慮采取懲罰措施。“推行垃圾分類需要政府、企業、居民多方配合,環環相扣,否則又將重蹈覆轍。”該負責人稱。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