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固廢處理行業萬億投資將啟動 |
(時間:2011/3/10 13:11:14) |
編者注: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下發關于開展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到“十二五”末,各試點地區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在2010年基礎上提高10-12個百分點,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形成一套完善的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政策體系和推廣機制,促進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跨越式發展。 華創證券:萬億投資將啟動,脫硝固廢機會多 獨特觀點 節能環保產業位列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政策強力支持,預計“十二五”期間,環保產業投資將達3.1萬億,環保重點投資項目涉及脫硫脫硝、市政污水、污泥、工業廢水、固體廢棄物處理等多個方面。我們認為在這些環保的細分領域,上市公司將有不同程度的受益。 投資要點 1.“十二五”期間火電廠脫硝已成定局,看好低氮燃燒和SCR催化劑龍頭企業。環保部已明確表態“十二五”期間將把氮氧化物列入大氣排放總量控制指標中。《火電廠氮氧化物防治技術政策》指出,低氮燃燒技術應作為燃煤電廠氮氧化物控制的首選技術。當采用低氮燃燒技術后,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不達標或不滿足總量控制要求時,應建設煙氣脫硝設施。預計“十二五”低氮燃燒的市場在100億元,SCR建設市場406億元,SCR催化劑市場196億元。 2.脫硫行業集中度將一部提高,強者更強,弱者將被淘汰,脫硫特許經營或成最大亮點。隨著火電行業進一步發展,預計“十二五”期間脫硫設備建設市場總容量768億元。脫硫特許經營經過三年的試點期,已表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預計在“十二五”期間將成為解決火電廠脫硫現存問題的重要手段,脫硫公司將從中受益。 3.水務行業還看水價,上市公司將受益于水價的提高,而不只是減排力度的加大。水務行業的主要驅動力之一是水價的提升,對水資源的控制和污水處理費的征收都使水價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雖然氨氮被納入“十二五”的減排規劃的約束指標,但是它和COD的協同去除效應讓上市公司受益不明顯。此外污水處理的下游污泥處置也值得關注,但尚未形成市場。 4.再生水興起帶動MBR技術發展。再生水是城市第二水源,最主要的兩個用途是回用和景觀水體,同時可以稀釋污染水體。預計“十二五”期間,污水處理總規模的20%實現深度治理后回用,增加再生水約1360萬噸/日。生產再生水,目前現行的方法中,MBR是最簡易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5.固廢處理即將啟動,生活垃圾看焚燒和填埋運營,電子廢棄商品回收和核廢料處理是固廢處理新看點。針對生活垃圾的集中處理方式,焚燒以迅速減量的優點成為近幾年增長最快的處理方法,建議關注。填埋是垃圾最終處置的方法,垃圾填埋場的運營也是看點。同時對于電子廢舊商品的拆解回收利用以及核廢料的處理,由于市場準入門檻較高,技術難度大。 我們于近期參加了2010年固廢戰略論壇,結合各位專家和政府智囊的觀點,我們的評論如下:評論:固體廢物防治污染立法亟待完善。 2010年正值“十一五”與“十二五”交替之年,完善固廢污染防治立法對于尚處發展初期的中國固廢處理行業至關重要。目前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配套法規制定情況仍達不到要求,法律中明確要求的2項配套法規都未出臺。 其中,與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聯系最為緊密的《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條例》雖已列入國務院法制辦2008年二類立法計劃,并公開征求意見,但至今尚未發布。固廢污染防治立法亟待完善。 危險廢棄物處置技術路線相對確定。 目前我國危險廢物年產生量為4000~6000萬噸,其中主要產生在山東、江蘇和廣東地區,2008年的數據來看,危險廢棄物集中處置比例不到35%。從處置方式上來看52%是綜合利用,其中41%是焚燒,還有7%是采用填埋手段。從美國、日本的情況來看,危險廢物填埋將受到嚴格限制,通過共處置提高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水平逐漸成為發展趨勢,主要手段是通過水泥窯、煉鐵高爐、燃煤鍋爐與其他工業窯爐等。從處理主體上來說,國際上主流的方法是通過提高企業自行處置水平和社會化處置水平以解決危廢處置問題。 電子廢棄物處置發展前景樂觀。 中國電子廢物量增長迅速,2010年的產生量預計達到300萬噸,另外,每年都有大量電子廢物被非法進口。 電子廢物的主要構成組分是金屬。目前國家已有4個國家示范工程:分別是青島新天地、杭州大地、天津和昌和北京華星。電子廢棄物處理量為廢棄量的30%,2011年1月1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生效之后,預計處理企業將達到126家,專家預計到“十二五”末期,處理企業數量將達到200家以上。 “十二五”期間污染場地修復將提速。 近年來,我國工業企業搬遷和固廢堆放等引起的污染場地的數量驚人,其環境風險評估和環境修復已引起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環境保護部門陸續出臺政策、法規和標準逐步規范和引導污染土地(場地)的環境整治工作。“十二五”期間,各級政府將加速實施污染場地的環境修復,促進污染土地的再利用與再開發。 垃圾滲濾液高效低能耗處理已經入成熟階段。 據專家介紹,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主流工藝+副產物的資源化利用主體工藝。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1、生物處理+膜處理結合的處理工藝,占新建工程的95%以上。2、膜生物反應器+FENTON試劑處理工藝。3、吹脫+生物處理工藝,各種技術已經進入成熟階段。 醫療危險廢棄物增速明確,設備銷售市場超20億人民幣。 2009年醫療廢物超過百萬噸。并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長。據測算至少每年31億元的潛在市場規模,目前市場遠未達到飽和。根據《全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中的數據測算,未來醫療處置設備銷售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0億人民幣。 發達地區生活垃圾處理焚燒占比提升。 一些經濟發達的直轄市、省會城市、地級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城市,積極發展垃圾焚燒發電,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理。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生活垃圾處理實踐表明,生活垃圾焚燒技術本身是成熟的、可靠的,在我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的國產化水平也是不斷提高,而對于爐排爐與循環流化床孰優孰劣仍無定論。 生活垃圾處理從城市走向縣城和鄉鎮。 在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的理念下,我國一些地區加強了生活垃圾城鄉一體化收運體系建設。從2006年開始,四川、山西、山東、廣西等省、自治區大力推行城鄉清潔工程和環境綜合整治;2008年浙江省、河南省實現了縣縣建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安徽省提出用10年時間在全省建設農村環衛設施。 餐廚垃圾處理和可降解有機垃圾處理開始升溫。 我國在餐廚垃圾單獨收集處理方面已經有了較大突破,涌現出一批專業從事餐廚垃圾處理的技術和企業。全國有二三十個城市出臺了餐廚垃圾管理辦法,并建設了餐廚垃圾處理設施。由于生活垃圾分類的呼聲越來越高,在我國的管理體制下,生活垃圾干濕分類成為一種重要選擇。其中濕垃圾主要是可降解有機垃圾,適合于采用生物處理方式。從長遠來看,我國厭氧消化技術的國產化進程也有所加快,歐洲興起的機械生物處理技術(MBT)在我國也會逐步有所應用。 我國污染減排標準提高,需要不斷加大環保投資。我國“十二五”環保規劃要求,到2015年城鎮生活污水和垃圾平均處理率將不低于80%,工業除塵平均排放濃度將降低40%,非電力行業將嚴格執行脫硫標準,電力行業開始執行脫硝標準。我國環保工作將開始走污染物總量、濃度和多指標同時控制的治理道路。在“十二五”期間,我國環保投資將至少有3.1萬億,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為15%-20%,環保產值到2015年有望達到GDP的7%-8%。我們認為“十二五”是我國環保行業的黃金發展期,建議在環保產業高速成長的起點上,投資重點細分行業。 細分行業各有投資機會,固廢處理產業機會更大。我國固廢處理設施嚴重不足,未來5年將進入建設高峰期。目前在建生活垃圾處理廠有700多座,2011年生活垃圾處理設備需求量巨大。污水處理產業投資機會在于行業整合加快和深度處理推廣。大氣污染治理產業的投資機會在于設備更新換代、非電力行業脫硫、電力行業脫硝。 環保扶持政策出臺和污染處理費上漲是投資催化劑。 環保運營行業估值穩定,環保設備行業估值彈性大。環保產業鏈下游的運營行業屬于公用事業,存量資產業績增長穩定,我們認為環保運營行業2011年合理估值水平為25-30倍市盈率。環保產業鏈上游的設備行業成長性和投資回報率高于下游運營行業,我們認為環保設備行業2011年合理估值水平為40-50倍市盈率。另外行業整合及資產注入有望帶來超預期的業績增長,我們認為可以給予重點公司估值溢價。 行業投資策略綜合考慮基本面分析和目前估值水平。我們建議投資具有高成長性、資產注入預期同時估值安全邊際較高的上市公司,繼續推薦:桑德環境. 主要風險因素:宏觀經濟形勢下滑和國家環保相關政策執行不力。 近期參加了2010年固廢產業戰略論壇,與參會的專家、學者、上市公司高管進行了深入交流。 十二五期間,固廢行業將進入高速發展期。未來5年我國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的年平均投資在400億以上,(目前固廢行業上市公司固廢業務年產值最大的不超過4億,約占1%不到),總投資將達到2000億元以上。其中城市垃圾處理投資將達860億,污泥處理投資470億,危險廢棄物處理投資150億,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投資200億。 垃圾焚燒將保持較快增長。目前我國已建成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約為97個,未來5年,將要達到300個,按每個項目3--4個億的投資,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未來年平均200—240億,這將給垃圾焚燒爐提供商、煙氣處理系統提供商、控制系統提供商提供較大市場空間。垃圾焚燒處理對緩解目前“垃圾圍城”的現實問題提供了較快的途徑。 “綜合處理、綜合利用”技術將獲得國家支持。垃圾處理路線分歐洲模式和日本模式:歐洲模式更多強調源頭減量、有機無機分離、回收利用加綜合處理,日本模式傾向于“過度依賴于焚燒”。我們認為,未來的垃圾處理不能“一燒了之”,綜合處理及利用將成為我國固廢處理的中長期路線。 環保科技產業園及生態工業園區將破解“選址難”問題—關注”靜脈產業園區”模式。“垃圾選址問題”成為擺在各級政府部門的一大難題,住建部專家創造性提出相鄰城市共建共用垃圾處理廠及其它環保設施,一方面提高處理規模與處理效率,另一方面有望破解固廢處理選址難的問題。在該領域有日本北九州、韓國首爾、仁川產業園區的成功經驗。 以下領域將受到關注:垃圾焚燒的煙氣處理系統、垃圾焚燒的灰分處理、有機垃圾的沼氣處理技術、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技術、電子廢棄物的處理、污泥處理。 國家不斷加大環保投入,“十二五”期間我國規劃環保投資要達到3.1 萬億,到2015 年環保產業要占到GDP 產值7%左右,“十二五”CAGR 為17.23%。 以CAGR25%-30%計算,“十二五”期間,固廢行業總投入將達到7120-9000億元,中值將達到8060 億元。 透過美國固廢發展看中國固廢發展未來“黃金十年”。 美國固廢處理經過二十年發展,資源化率從11.38%提高到43.1%,而我國僅僅只有17%,正處于美國1990 年前后水平,沿襲發達國家所走的先無害化到減量化資源化發展道路,我國未來必將在發展生活垃圾處理的無害化的同時,要保證減量化資源化,堆肥和焚燒必然是以后行業發展的大方向。 垃圾處理費提高&;制度改革助固廢處理全面發展。 雖然垃圾處理費征收已經經歷了幾年發展,但是總體征收情況不太好,多數城市的收繳率低于50%。其他發達國家都采取不同的方式收取垃圾處理費,為此近年來我國的垃圾處理費收取方式也在改革中,我們認為實施垃圾處理費的全面收取和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使得收繳率提高,才能為固廢處理運營商提供強大財務保障。 焚燒發電賦予垃圾資源化減量化歷史使命。 按照發達國家的固廢處理發展路徑,焚燒發電是發展高級階段的必經之路,我國目前整體還以衛生填埋為主,出現了結構性失衡,而垃圾發電不論從資源化還是在經濟效益上都比其他的處理方式要好,同時享受政策和稅收的支持,必然成為未來發展的大趨勢。目前從垃圾焚燒成熟技術上看,爐排爐和流化床都能達到二噁英低于歐洲標準的排量,因此為垃圾發電騰飛提供了足夠支持,我們預測垃圾發電對于焚燒爐要求的規模有108 億的市場空間。 投資邏輯與重點跟蹤公司。 在國家大力支持固廢處理業務發展的大背景下,垃圾焚燒發電將成為市場發展主流,我們認為兩類公司能在固廢處理業務發展中獲益:固廢處理設備提供商:桑德環境以及固廢處理業務運營商:南海發展。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