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廈門市將建首座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廠 |
(時間:2011/3/8 11:17:44) |
新建擴建一批污水廠,實現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以上。繼續完善東部固體廢棄物處理中心、海滄(西部)垃圾處理基地建設,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6%以上。 完善500千伏等高壓變輸電體系,加大島外各區變電站布點力度,初步形成“島內雙鏈拉手,島外三片環網,進島四個通道”供電框架,加快推進智能電網建設。 銜接國家西氣東輸三線入廈,建設天然氣應急儲備體系,連接集美、翔安兩門站高壓供氣系統,建設集美門站至同安調壓站高壓管線,建設一批天然氣汽車加氣站。 城市垃圾最根本的出路,是實行垃圾從源頭分類,提高回收利用效率,盡快實現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我市首座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廠占地7.6萬平方米,可日處理生活垃圾500噸-800噸。該廠是以BOT方式(投資—運營—移交)融資建設的現代化大型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分為兩大部分:生活垃圾分揀中心與有機垃圾處理中心。 生活垃圾分揀中心: 各種垃圾“待遇”不同 昨日,記者在現場看到,生活垃圾分揀中心已基本成形,巨大的鋼結構廠房佇立在工地一角。在分揀中心廠區的正中,兩個巨大的車廂狀設備引起記者的注意,這大家伙還配備有自動傳輸帶。“這是垃圾分揀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設施——滾筒篩”,施工現場負責人盛榮興告訴記者,這個設施就像大篩子一樣,把生活垃圾按照體積大小進行粗分。如同普通的篩子一樣,滾筒篩也有篩孔,能夠通過篩孔的體積小的垃圾,通過傳輸帶自動進入下一道分揀程序,而不能通過篩孔的垃圾則通過人工分揀進行分類處理。 盛榮興說,今后在分揀中心內,通過機械分揀和人工分揀,生活垃圾被分為四大類:可回收物、以餐廚垃圾為主的有機垃圾、可燃燒物以及不可燃燒和回收的大件固體垃圾和建筑垃圾。 完成分類的垃圾將得到不同的“待遇”:可回收物自然是進行資源再利用;可燃物如樹枝等,就直接送到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用于焚燒發電,這樣一來,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發電效率得以大大提高,并減少了有毒有害氣體產生的幾率;像渣土、建筑垃圾這類難以利用的垃圾,就送到后坑垃圾中轉站,經過壓縮后運至垃圾填埋場進行衛生填埋;最后一部分有機垃圾,如剩飯剩菜、瓜皮果核等就要被送進有機垃圾處理中心進行“深造”了。 有機垃圾處理中心: 設備先進過程環保 “我們已經從德國訂購了一套目前最先進的有機垃圾處理設備,一切順利的話,下半年就可進行安裝”。盛榮興介紹說,在有機垃圾處理中心內,剩飯剩菜等垃圾被送進厭氧發酵罐,通過厭氧發酵,產生大量的沼氣(主要成分為甲烷)。沼氣經過脫水、過濾、增壓等預處理后,進入發電機組,成為發電的原料。經過處理后的殘渣量只有不到原來有機垃圾的10%。 有機垃圾的處理過程是非常環保的,不僅發酵過程全封閉——在密封的罐體中進行,就連有機垃圾處理中心的廠房都是全密閉的,所有處理過程都是全負壓式的。所以不用擔心有機垃圾的臭味會影響周邊的空氣質量。 盛榮興說:“有了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廠,市民的垃圾分類工作就不會再是無用功了。今后市民在家中進行垃圾分類后,市政部門再配套相應的分類運輸車輛,那么我們的分類處理廠就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