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垃圾分類:干、濕分開即可 |
(時間:2011/2/25 11:28:10) |
核心提示 國內首部城市垃圾分類管理法規——《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于近日出臺,并將于4月1日起正式實施。按照廣州市的計劃,今年廣州的垃圾分類率力爭達到50%,2012年將建立完善的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系統;市民只需從最基本的干、濕垃圾分類做起…… 居民只需把干、濕垃圾分開即可 “據我們調查,90%以上的市民贊成生活垃圾分類,但90%以上的市民沒有參與到生活垃圾分類中來!睆V州市城管委表示,這是他們面臨的一個難題。機場應該是聚集人群素質比較高的區域,廣州市在白云機場新添置了十幾個分類垃圾桶,但旅客仍難以按分類提示丟棄垃圾。 位于廣州市番禺區洛浦街南浦島上的海龍灣小區,是番禺最早的垃圾分類試點和廚余垃圾分類試點小區。 日前,記者來到海龍灣小區,垃圾分類箱隨處可見,但桶內的垃圾完全沒有進行分類,所有的垃圾——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都統統混在了一起。 對此,主管部門認為是小區居民不按分類提示扔垃圾,小區居民則認為他們按垃圾分類要求扔了垃圾后,環衛部門的垃圾車一到,又將分好類的垃圾混到一起,小區居民的分類也是白分。 在另一個試點小區廣州市東湖街五羊南社區,居民王伯認為,垃圾分類試點的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因為宣傳不到位,面對不同顏色的4個垃圾桶,很多人到現在都還不知道究竟怎么分類,垃圾桶上也沒有清楚標明所應投放的垃圾種類。 本次出臺的《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確定了“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分步實施”的垃圾分類工作原則,先將餐廚垃圾分類出來,然后逐步對其他垃圾進行進一步細分。 廣州市政府法制辦副主任林琦介紹說,居民在家里只需要把干、濕垃圾分開就可以,丟到樓道里的廚余垃圾(濕垃圾)和其他垃圾(干垃圾)桶里;在環衛工人那里,再將其中的干垃圾分出可回收垃圾,到了回收站又會進行更細致的分類。 廣州多措并舉,去年生活垃圾日填埋、焚燒量下降1.2% 廣州市城管委主任李廷貴介紹說,雖然說垃圾分類試點效果并不理想,但2010年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還是取得了一些成效——對糞便、死禽畜、綠化垃圾、餐廚垃圾、零星余泥、再生資源等具有一定特性的生活垃圾進行分流,防止混入普通生活垃圾。普通生活垃圾則分成四類:可回收物由環衛服務單位分類回收后二次分類;再生資源通過回收網絡進行回收和綜合利用;廚余垃圾等有機易腐垃圾壓縮脫水率達到15%;有害垃圾由各區城管部門結合現有城市生活垃圾收運體系進行分類收集、貯存……廣州市2010年生活垃圾日填埋、焚燒量較2009年下降1.2%,日處理量減少140噸。 1.2%,在很多人眼中也許微不足道。但對廣州的城市管理者來說,這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數字。 在此之前,廣州市的生活垃圾每年以5%-10%的速度增長。廣州市城管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546萬多噸。與之配套的是,廣州在全市配置了2.6萬多個生活垃圾分類容器,配置率為28.6%;新建了一座日處理2.4噸的餐廚垃圾處理示范站,建設了大田山填埋場好氧堆肥、厭氧發酵制沼氣生產基地,建立了飲料軟包裝分類回收利用體系和有害垃圾分類回收體系。 處罰規定引熱議,政協委員建議以獎代懲 本次出臺的《規定》,有關處罰的規定比較引人關注。 按照《規定》,個人不按規定分類投放城市生活垃圾,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每次50元罰款;單位不按規定分類投放城市生活垃圾,處以每立方米500元罰款,不足1立方米的按1立方米計算。 此規定一出,在廣州引起熱議。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是倡導環保生活方式的有益舉措,絕大多數市民舉雙手贊成;但如何將生硬的處罰規定,變成市民自覺的垃圾分類習慣,則引起了廣州市民的廣泛討論。 對此,廣州市城管委副主任張建國強調,處罰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讓市民養成習慣。 廣州市政協委員韓志鵬認為,在推行垃圾分類的初期,獎勵比懲罰更有效果,因為懲罰容易引起大家反感。 廣州市城管委垃圾分類管理處處長余尚風表示,將于4月1日實行的《規定》,并非表示廣州全市都實施垃圾分類了,在城鄉接合部、城中村推行垃圾分類還存在一定難度;廣州市不會搞一刀切,而是哪個地方條件成熟了,就確定哪個區域實施。 余尚風說,實施垃圾分類的最大難點,是讓所有市民都樹立一個垃圾分類的理念,從理念的樹立到自覺實行的過程有長有短,目前需要做的就是盡量縮短這個過程。 據悉,2011年,廣州市將重點加強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年內將組織3-4期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人員、物業管理人員、垃圾分類指導員、志愿者進行業務培訓,讓他們成為生活垃圾分類的先行者和推動者。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