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上海浦東新區將試點家庭廚余垃圾分類收集 |
(時間:2011/2/17 13:42:35) |
據《新聞晚報》報道,每戶家庭發放兩個垃圾桶,以分開放置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樓道門洞配置相應的分類垃圾桶,收集時采用“以桶換桶”的方式,做到垃圾不落地……記者近日從浦東新區環保局獲悉,今年浦東將正式啟動居民家庭廚余垃圾分類收集處理試點,以實現生活垃圾處置量年內減少5%、“十二五”期末人均原生垃圾處置量減少25%的目標。 據統計,浦東新區2010年平均生活垃圾處理量為4649噸/日,以今年減量5%的目標計算,今年浦東全區平均生活垃圾處理量應控制在4417噸/日。 “垃圾每年有一個自然增長量,全市平均為3%,浦東面積大、人口不斷導入,因此自然增長率將達到4%至5%。”新區環保市容局相關人士指出,浦東生活垃圾減量的壓力不小。 為實現“十二五”垃圾減量的目標,今年浦東將試行居民家庭廚余垃圾分類收集,即“干濕分離”。試點區域將為浦東的陸家嘴、三林、金橋等重點區域的101個小區,以及臨港、北蔡、老港、書院等“一港三村”,涉及人口約21萬。 專業人士告訴記者,廚余垃圾含水量高,焚燒熱力不足,而拿去填埋,則占用了有限的土地資源。因此,在居住區開展廚余果皮專項分類收集,可以將這部分垃圾從生活垃圾中分離出來,進入生化廠處理,實現源頭減量、資源再利用。而其他垃圾則將按照有害垃圾、廢玻璃、可回收垃圾等進行細分。在試點區域,除收集時采用“以桶換桶”的方式減量外,在運輸過程中,則將采用餐廚垃圾專用車,確保垃圾不混裝;在處置末端,會將生活垃圾中分離出來的廚余垃圾送入生化廠發酵降解,減少垃圾填埋量。 目前,新區環保市容局正著手建立分類垃圾源頭計量系統,全面掌握試點前后居住區日常生活垃圾的收運量變化,全面積累基礎數據,并配套相應的減量考評機制。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