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山東日照讓綠化垃圾變身“綠色肥料” |
(時間:2011/1/7 16:27:07) |
修剪下來的樹枝、堆積的落葉、凋零的花朵……這些以前和生活垃圾一樣傾倒的綠化垃圾,現在“搖身一變”成了頗有價值的“綠色肥料”。 記者5日從奎山苗圃場的漚肥現場了解到,從2010年9月正式建成以來,漚肥場已經制出成品有機肥9噸多,可以滿足約2萬平方米綠地的用肥。 過去:枯枝落葉只能扔棄 “落葉問題,一直是我們最頭疼的問題”,市園林局綠化科的鄭世超告訴記者,每年,市區的綠化景觀都會產生不少樹枝、樹葉等廢棄物。這些綠化垃圾,留之無用,棄之可惜。 奎山苗圃場的負責人王世法對此也有同感。“每年到了夏天,草坪半個月就得修剪一次。每次,都能修出一大堆的草沫子!” 以前,這些枯枝落葉大部分被送往垃圾桶,隨著市民的生活垃圾,一起進了填埋場。那些在綠地內的,就被園林工人們就地填埋,作為園林植物的“天然肥料”。 而與此同時,這些綠化垃圾本身都有變廢為寶的潛質。以落葉為例,它本身便是有機物,腐爛后即可成為最好的“天然肥料”。如果就這樣扔棄,十分可惜。 能不能建一家枯枝落葉漚肥場,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能將枯枝落葉循環利用起來,不但能達到生態環保的效果,還可以節省一筆肥料的費用,可謂一舉兩得。” 現場:已制出有機肥9噸多 “這是已經粉碎過的樹枝,那邊是還沒粉碎的”,1月5日,在漚肥現場,奎山苗圃場的負責人王世法告訴記者,漚肥場的原料全部是天然的,廢棄的樹枝、樹葉、草屑等運到漚肥場后,首先必須要經過粉碎環節。 記者在現場看到,正在漚制的肥料堆顏色有些發黑,“這堆肥是昨天剛剛開始發酵的,按一層土、一層樹葉粉碎物的比例堆積,加入發酵菌種后,再抽一部分化糞池的糞水,澆上去后加入菌種,就可以進入發酵環節了。” “那邊是已經發酵好的肥料,等過篩后,就可以直接給植物施肥用了”,王世法說,從2010年9月正式建成以來,漚肥場已經制出成品有機肥9噸多。 這些制成的肥料,將本著一個共同的原則——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主要用于綠化,按照就近原則,用來給附近的綠地進行施肥。” “以前園林部門都是花錢買有機肥,比如雞糞、豬糞等。每年光花在肥料上的費用,就達20萬元左右”,綠化科的鄭世超表示,這家漚肥場建成后,可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不少綠化肥料的購買成本。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市區的綠地,每平方米大約需要0.5公斤的有機肥,現在生產出來的9噸多肥料,預計就可以滿足約2萬平方米綠地的用肥。 “而且,這樣生產出來的肥料不同于化肥,原生態、無污染,不但對植物好,土壤也不容易板結,可謂一舉多得。” 據介紹,這個漚肥場是日照市首家綠化垃圾漚肥場,也是唯一一家。目前,漚肥場占地5畝左右,可消化市區幾乎所有的綠化垃圾。 下一步,漚肥場的規模還將繼續擴大,“到明年開春,我們準備再空出一片場地,也用來漚肥。” 下一站:市區將建落葉堆肥欄 “建這個漚肥場,最終目的,是為了科學地處理綠化廢棄物,將環保生態理念融入‘節約型園林’的建設中。”市園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采訪中,記者也了解到,下一步,市區綠化垃圾處理還將繼續推出新招——在市區選取合適的綠地,建一部分落葉堆肥欄。“就地漚制,就地發酵,就地施肥。” “目前,漚肥場存在的最大困難就是運輸成本過高”,王世法告訴記者,建立落葉堆肥欄后,枯枝落葉就可得到就地處理,從而縮短運輸距離,節省運輸成本。 據介紹,這種落葉堆肥欄類似于“小圍欄”,大約長3米、寬2米,可積存數百斤乃至更多的落葉。“就地取材后,我們基本上只需要投入菌種的費用,成本就很低了。” 而在落葉堆肥欄的建造上,園林部門也充分考慮到了與景觀的協調性。“比如海天綠地要建堆肥欄的話,就會盡量選取在不明顯的地方,同時會將其制作得盡可能美觀,不影響市民觀賞。”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