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福建省首座航空垃圾處理中心投用 率先實現“有機回收” |
(時間:2010/11/30 11:38:11) |
29日,福建首座航空垃圾處理中心在廈門投入使用。這也是廈門高崎國際機場為了創建“國際衛生空港”興建的一個“拳頭”項目。據了解,新的處理中心日處理能力達到20噸,比原來整整增強了10倍。 此外,據廈門機場檢驗檢疫局副局長介紹,處理中心率先全國空港口岸采用垃圾有機回收處理工藝,實現了“無公害”、“無污染”、“低碳環保”。 日處理垃圾能力比原先增強十倍 據悉,高崎國際機場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啟動創衛工作,成立了由廈門市分管副市長任組長、高崎機場為主體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并開始了對機場口岸傳染病控制能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食品衛生等九大方面208個項目進行了大力度改造。目前機場創衛工作已進入收官階段,預計于明年年初接受世衛組織檢查。 這次新落成的航空垃圾處理中心用地面積達到1217.3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320平方米,比原來大了將近一倍。 處理中心由廈門國際航空港股份有限公司斥資350萬元 (含設備費用)建設,分成疫區垃圾轉運區、非疫區垃圾分揀區、有機垃圾回收處理區、辦公區和休息區等5個功能區,涵蓋了垃圾的消毒、清洗、分揀、回收、有機處理、打包及轉運和員工身心健康等功能,功能區布置更科學、合理,日處理能力達到20噸,比原來整整增強了10倍。 餐盒等有機垃圾可以無害化處理 在廈門高崎國際機場一側的一座嶄新小樓里,導報記者看到,8名全身防護的垃圾分揀工正對堆積成“山”的餐盒、筷子、飲料瓶、報紙、一次性拖鞋等進行分類。經過處理,這900公斤的航空垃圾將分別進行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在該中心,一臺全新設備很引人注目,這就是有機垃圾微生物處理機。據工作人員介紹,該設備日處理量為550立升,是利用微生物降解菌產生的多種酶,對分類后的有機垃圾 (如果蔬、菜葉、食品殘渣、雞鴨魚肉廢棄物等)進行快速分解,經其處理后的殘余物還可作為有機肥進行果蔬栽培。 據介紹,該中心僅運行兩周就實現了14噸航空垃圾處理,回收利用率超過75%,無害化處理100%,成為創建國際衛生機場的亮點工程之一。 領先全國航空港實現了有機回收 當天,廈門機場檢驗檢疫局副局長林為亮告訴導報記者,處理中心的建成投用實現了四個突破。 一是正式把生活垃圾和航空垃圾處理分開,生活垃圾納入市政管理,使地面垃圾處理完全社會化,更便于監管; 二是把廈航、空港集團航空垃圾整合在一起處理,解決了廈航垃圾處理長期占用廠區、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問題; 三是在航空垃圾處理方面,把來自疫區和非疫區的分開,對來自疫區的垃圾則不再分揀,直接進行消毒后再打包,由專門的轉運車轉送至廈門綠洲環保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焚燒處理,焚燒溫度達到1100多度以上,有效避免疫區傳染病的傳入; 四是在垃圾處理上,率先全國空港口岸采用垃圾有機回收處理工藝,實現了“無公害”、“無污染”、“低碳環保”。 據介紹,除了這個航空垃圾處理中心外,經過改造的航空污水處理系統也將更低碳環保。通過“三級化糞處理”與“MRB膜處理工藝”相結合的方式獨立處理之后,航空污水將可回收用于機場綠化草坪的澆灌,實現“零排放”。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