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石河北省家莊市醫療廢物“定點處置”將實現全覆蓋 |
(時間:2010/11/29 9:40:17) |
“經過處理,100多噸的醫療廢物將可以變成100多公斤的廢物。”11月28日,河北省規模最大的石家莊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建成投用。記者探訪時發現,經過加料—焚燒—出渣幾個步驟之后,號稱危險廢物中“頭號殺手”的醫療廢物最終變成了無害氣體和固體殘渣。 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高科技診療儀器的臨床應用及一次性醫療用品的普及,醫療廢棄物正不斷增加,如得不到正確、徹底的處理,將對環境及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隨著高規格醫廢中心的投入使用,石市將把24縣(市)醫療垃圾納入集中管理,此外還將出臺更為成熟的規劃和政策,最終真正實現全市醫療廢棄物管理處置全覆蓋。 聚焦: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啟用 隨著揭牌儀式的完成,11月28日,第一輛裝載醫療廢物的清運車輛緩緩駛入石家莊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經過試運行,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將正式啟用。”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工作人員說。 在現場看到,位于元氏縣南因鎮褚固村西北的石家莊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西距107國道4.5公里,北距南二環約32公里,西南距元氏縣城約 7公里,占地面積35.3畝。據工作人員介紹,中心建設是石市環保重點項目,項目概算總投資3800萬元。2008年9月籌建,2010年6月開工建設,歷時3個月建成并試運行。 據悉,該中心投用后,可完全滿足市轄24個縣市(區)醫療廢物處置需要,將成為我省目前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醫療廢物處置中心。此外,針對全市醫療廢物產量逐年遞增的實際,在建設初期,焚燒車間還規劃預留了另一臺焚燒爐位置,規劃日處置量達30噸。 背景:醫療廢物處置超負荷運轉? “粗略計算,石市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019家,全年共產生醫療廢物4400余噸。舊有的焚燒技術和設備已經落后陳舊,難以負擔全市醫療廢物處置任務。”相關負責人介紹,醫療廢物屬于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其管理和污染防治直接關系著公共安全和人民的身體健康。 據悉,1980年以前石市的醫療廢物基本是倒入生活垃圾處理。1983年,市政府和市環保局共同投資178萬元,建設了當時全國較早的專門焚燒醫療垃圾單位———市焚化站。1994年,《石家莊市醫療廢棄物處置管理辦法》出臺,開始對城區范圍內的醫療單位、機構醫療垃圾進行管理處置,并逐步向市轄24個縣(市)醫療單位發展。2008年,新的《醫療廢棄物產量核定標準》實施,解決了石市醫療廢物核定量標準低、處理成本高的難題,醫療廢物管理處置步入良性發展軌道。據統計,2009年,市城管局醫療廢棄物管理處置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立足縣(市)區級醫療單位并逐步向鄉鎮醫療單位延伸,覆蓋了全市 24個縣(市)區1390多家醫院,日焚燒處理量達7噸,年總焚燒量超過2500噸。“即使這樣,還是有許多的醫療機構產生的醫療垃圾沒能順利進入‘定點處理’的范圍。”有業內人士指出,一個市焚化站忙于醫療垃圾的清運、焚燒,人少點多,焚燒爐日處理量小,相比于數量龐大的醫療垃圾就像“螞蟻吞大象”。而那些未被統一焚燒的醫療垃圾,要么被當廢品賣掉,要么與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填埋。 探訪:100噸廢物“瘦身”成100公斤 11月28日,記者在醫廢中心了解到,該中心焚燒技術采用的是目前國內先進的15噸/日焚燒處理系統,主要包括立式旋轉熱解氣化焚燒爐、余熱鍋爐、煙氣凈化和相應的自動控制系統設備。 “全副武裝”收集醫療廢物 11月28日揭牌儀式完成后,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生產科科長谷建存和同事將從河北醫大二院二院收集的醫療廢物運進了處置中心。記者看到,雖然醫療廢物已經全部被裝入了專門的塑料桶,但在卸車時工作人員仍絲毫不敢大意,戴好了膠皮手套、口罩、帽子等防護措施后,才敢盡心工作。 谷建存說,這些醫療廢物大概分為三類:感染性醫療廢物、損傷性醫療廢物和放射性醫療廢物。按照規定,這些醫療廢物需要由各個醫院自行分類,感染性醫療廢物、損傷性醫療廢物裝入黃色袋子放置到專門的地方,放射性醫療廢物則放置到紅色袋子,以提醒收集人員特別注意。“感染性醫療廢物攜帶病原微生物,是具有引發感染性疾病傳播危險的醫療廢物,包括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傳染病病人產生的垃圾等,這也是在收集過程中最需要注意的醫療廢物,必須做好百分之百的防護,身體上的任何一個部位都不能直接接觸。在平時工作中,我們每天都會對衣服和車輛進行多次消毒處理。”谷建存說,損傷性醫療廢物主要是注射針頭等容易對人造成損傷的器械,放射性醫療廢物主要包括一些化驗液體、放射科使用的造影液和顯影液等,由于已經裝入了專門的袋子,收集起來只要多加注意,一般不會出現問題。 全自動實現醫療廢物處置 跟隨清運車進入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工作間,記者看到,新落成的醫療廢物處置車間由幾臺大型機器組成,主要包括立式旋轉熱解氣化焚燒爐、余熱鍋爐、煙氣凈化和相應的自動控制系統設備。據悉,正是在這一組機器的連續運轉中,100多噸的醫療廢物可以變成100多公斤的廢物。而與以往不同,這個系統可以實現從加料—焚燒—出渣全過程的自動控制。 在石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的三樓控制室內,兩名工作人員點擊鼠標,被運到自動翻轉臺上的醫療廢物便進入了進料倉。記者注意到,控制室主要有三臺電腦組成,控制室上方的監視屏可以清楚地看到處理車間的每個角落。“一般醫療垃圾裝入專用收集桶后,由清運車輛拉回處置中心,由清運工從車上卸至垂直升降機輸送至焚燒車間頂部的暫存室。”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楊建國介紹,焚燒爐頂部設有4立方米進料倉,倉口直通暫存室,由操作工人將垃圾桶推至倉口的自動翻轉卸料臺上,將桶內垃圾倒入進料倉。 進料倉底部與焚燒爐蓋上入料口的雙輥連續加料機連接,醫療垃圾不斷地落入爐內。“燃燒氣化,是這套處置設備的一個特點,進入爐內的垃圾首先在一燃室內高溫狀態下迅速干燥升溫,大部分有機物在高溫缺氧狀況下被熱解成氫氣、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可燃煙氣,這些可燃煙氣將進入二次燃室燃燒,”楊建國說,剩余殘炭在一次風的作用下充分燃燒并釋放出大量的熱量保持一燃室的溫度,燃盡后的殘渣被一次風冷卻后由爐底的凸形爐箅排入爐體下方水封槽里的鏈刮板出渣機上,浸濕后由出渣機排至地面運渣車上運走填埋。進入二次燃室室的煙氣在二次風的作用下充分燃盡,煙氣則進入尾氣處理系統經過余熱鍋爐熱交換收能、急冷、脫酸、布袋收塵、活性炭吸附工序后達標排放。“醫療廢物處置后的氣體排放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經過試運行階段的檢測,這套處理系統的排放標準達到了歐盟的排放標準。”楊建國說,燃盡后的煙氣經過余熱鍋爐后,不僅可以給這些氣體降溫,還可以實現熱交換收能。余熱鍋爐提供的熱能將可以為處置中心供暖提供能量。 延伸:醫廢垃圾集中處置將升級 “粗略計算,石市一天可以產生11-12噸的醫療垃圾,”楊建國說,新的處置中心已經可以覆蓋縣(市)區,大部分醫療廢物都將可以集中處理。據記者了解,與新的醫廢處置中心同時“工作”的還包括8輛清運車,預計每天能收回10噸左右的醫療廢物,這些醫療廢物都將在處置中心進行集中處理。 與此同時,相關負責人介紹,醫療廢物處置中心投用后,石市的醫療廢物管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短期目標是重點將小型醫療機構或個體診所的醫療廢棄物納入管理處置范圍,解決小型醫療單位的醫療廢物貯藏條件簡陋、不規范,醫療廢物不能及時清運的難題。長期目標是根據目前石市醫療機構實際情況,下一步將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現有醫療機構廢物儲存點設置規劃,使各醫療單位的醫用廢物能夠真正得到規范及時、妥善處理,避免造成病菌二次交叉感染。同時,配合相關政策的出臺,相關部門還將完善醫療機構設置標準和要求,使醫療機構在設置時,提前謀劃解決其污染問題,并完善醫療廢棄物督導檢查管理辦法,強化醫療單位醫療廢物管理,最終實現全市醫療廢物管理處置全覆蓋。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