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我國固廢產業:高速增長將受利于人口紅利 |
(時間:2010/10/21 16:32:13) |
進入“十一五”最后一季度,水務行業工程建設熱潮漸漸啟動,受環保行業的影響,固廢工程建設同樣出現了高速增長的勢頭,為了匹配“十二五”期間固廢產業高速的年均增長速度,短期內,我國將迎來固廢產業的工程建設高潮。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指出,以往,垃圾發電僅局限于沿海地區與經濟發達省份,其中,經濟欠發達和土地資源充裕是垃圾發電事業難以在中西部地區得到充分發展的限制性因素。雖然受民眾意識的影響,垃圾焚燒拓展的步伐較慢,但是垃圾發電廠的投資熱潮仍然超越了衛生填埋場,成為固廢產業發展的主力軍。 目前固廢行業處于溫和的競爭階段,工程建設、運營廠商、設備制造商壟斷整個行業的業務,固廢行業的獨立性很強,替代效應極低,這就鞏固了行業在未來發展中不可撼動的地位。技術、資金、工程經驗都是進入該行業的門檻,新的競爭者很難在短期內進入該行業,若沒有工程經驗,前期投資將愈發難以控制,這對投資回報周期相當長的固廢產業而言極其危險,資金流容易出現斷裂。 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環保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包括固廢行業在內的環保行業都將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全世界每年產生4.9億噸垃圾,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累積堆存量已達70億噸。“十二五”期間我國環保產業投資規模達到3.1萬億元,其中固廢處理行業達到8000億元,較“十一五”期間翻兩番。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雖然大多數固廢項目的購買者都是政府,購買力極強,但同時,政府的議價能力也強,這對固廢企業來講,優劣勢盡顯。設備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是拉高整個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因此,若能形成連鎖的商業模式,將極大地降低建設成本,形成穩定的現金流。 固廢產業的發展受利于人口紅利,需求創造市場,現階段各省市的財政補貼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盈利狀況,因為地域限制,固廢產業不可能形成“洼地效應”。以幾個重點城市對比,上海、北京、深圳垃圾處理補貼都是150元每噸左右,而湖北武漢僅為70元每噸,這個補貼價已經觸碰到企業經營的底線了,因此,若能盡快落實財政補貼,對固廢產業的發展將極為有利。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