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浙江臺州試點海洋污染治理新模式 |
(時間:2022/7/6 9:48:11) |
“沒想到空水瓶還可以換水,以后我們都要把空水瓶保管好帶回來。”近日,臺州市椒江區“船老大”王友海來到葭沚碼頭,用漁船上收集的296個空礦泉水瓶,換取了148瓶礦泉水。漁民經常將礦泉水作為淡水來源,一次出海要喝掉幾十箱水。椒江針對性推出“空瓶換水”活動,水瓶、漁網等海洋垃圾可置換礦泉水,從源頭減少海洋塑料垃圾的產生。目前,已置換11萬瓶礦泉水。
2022年以來,作為省級試點,臺州市在椒江區探索實施由政府引領、企業主導、公眾聯動的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藍色循環”項目,通過“陸防、閘截、灘凈、船收”進行源頭控制,利用市場化手段開展高值利用,破解海洋塑料垃圾收集難、利用難、治理難等痛點問題。
“我們應用區塊鏈技術,對收集的海洋塑料垃圾進行全流程溯源。同時,依托臺州當地發達的模塑產業,將可回收再生的塑料垃圾,用來生產手機殼、飲料瓶等環保產品。”臺州市生態環境局椒江分局工作人員洪燕說,接下來,還將通過海洋塑料碳指數、碳標簽、碳足跡的認證、追溯、定價、交易,進一步實現海洋塑料垃圾的高值溢價。溢價部分,主要用來提升一線收集人員收入。
記者拿起一個環保手機殼,用手機掃描上面的二維碼,很快跳出該批海洋塑料垃圾的收集人員、收集時間和收集地點等信息。進入追溯頁面后,還可以查看手機殼的材料組成,以及“撿、運、存、轉運、再生、制造”各環節的信息。“8天掙到了近2000塊錢,比平時做散工輕松。”來自臺州大陳鎮衛星村的收集人員周愛芬說。
據統計,2022年4月以來,臺州共收集海洋垃圾1560噸,其中塑料垃圾1270噸,包括12萬余個塑料瓶,帶動該市4000多艘漁船、沿海鎮村500多名困難群眾加入“藍色循環”項目。其中,部分塑料瓶已被制作成2萬個可溯源的海洋環保手機殼。
此外,臺州還設立初始“生態共富基金”300萬元,用于為低收入收集人員繳納社會基本保險;在碼頭岸邊配備“藍色云倉”設備進行塑料減容減量化,提高收集人員工作效率。同時,在該市推廣設立“小藍之家”,除了用于置換漁船收集的海洋塑料垃圾外,還能提供低息貸款、漁需物資、應急物品等服務,提高漁民主動收集回收各類海洋垃圾的積極性。
|
|
|
|
推薦圖片 |
 | 中國節能抗疫突擊隊馳援百色市醫療廢棄物處 | 近日,廣西百色新冠疫情暴發導致全域管控,百色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理中心急需支援。廣西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致函中國節能請求緊急支援百色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理事宜。中國節能接到請求函,立即部署下屬中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