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自動除臭、消殺、滅火等多項智能技術于一身,加上隱蔽性的作業環境,基本解決了傳統垃圾轉運站容易出現的臟、亂、臭等問題。”9月17日,記者從深圳市環境衛生管理處獲悉,2020年深圳在羅湖區、南山區、鹽田區、大鵬新區試點建6座智能地埋式垃圾轉運站,目前有4座(羅湖長嶺站、南山望海路站、南山動物園站、鹽田半地埋站)已建成并投入運營,還有2座(南山華僑城站和大鵬較場尾地埋站)預計將于本月底建成。
 長嶺村地埋式垃圾轉運站
記者在長嶺村地埋式垃圾轉運站現場看到,在環衛工人的操作下,一座“隱身”的垃圾轉運站緩緩沉入地下,只留下掛桶設備在地面,轉運站前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周邊的空氣質量指數和噪聲指數。從垃圾壓縮,到臭氣、污水處理全過程都是在密閉負壓的空間內完成的。 與傳統的垃圾轉運站不同,記者發現在整個處理的過程中幾乎沒有異味和噪音。 “整個垃圾轉運站配置了兩套噴淋除臭系統,可有效抑制垃圾傾倒、壓縮及清運過程中的異味。同時,自動翻桶設備專門做了靜音設計,在作業過程中,噪音可以控制在70分貝以內。”深圳市環境衛生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地埋式垃圾轉運站最大限度減少轉運站在轉運過程中的噪聲、臭氣和污水等二次污染,可以明顯控制蚊蠅、老鼠等四害,可以減少對周邊居民生活的影響,實現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共贏。 此外,當垃圾儲量達到限定值,壓縮箱還會預警提醒管理人員。 據介紹,6座智能地埋式垃圾轉運站,均已配備智能物聯系統,初步實現智慧化管理,能做到視頻監控、溫度監控、自動除臭等。 垃圾抵達至中轉站后要先進行壓縮處理,在此過程中產生的作業污水如何處理?市環境衛生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產生的污水將會被收集在特定的容器中處理,待各項指標合格后排入到市政污水管道中。 例如,鹽田半地埋站專門設計了一種特別的污水排放方案,采用橡膠軟管無縫對接排污暗管,能順利有效地將污水及時排凈,污水被引入至地下的污水導流及沉淀系統中,整個過程中不會產生臭氣,從而徹底保持站房內的空氣清潔。 此外,6座智能地埋式垃圾轉運站都設有自動滅火功能,只要探頭檢測到煙霧高溫的情況,就會緊急啟動自動滅火裝置,將明火及時撲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