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煙臺計劃再建28座垃圾收集壓縮站 |
(時間:2020-9-2 10:23:41) |
9月1日,記者從煙臺市城管局環衛管理中心獲悉,2020年該中心聚焦環衛領域群眾關注的焦點、難點問題,指導各區環衛部門因區制宜,大力探索改革生活垃圾收運模式,推行密閉收運清潔作業,穩步推動市區生活垃圾清運實現“零污染”和“零撒漏”,全力打通生活垃圾清運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在探索改革生活垃圾收運模式上,芝罘區是成功的案例。芝罘區總面積17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萬人,生活垃圾年產量達37萬余噸,日均收運量在1000噸左右,高峰期達到1300噸/天。芝罘區內生活垃圾收運以660L敞口垃圾箱收集——壓縮車運輸為主。芝罘環衛每日負責2500多個垃圾收運點位,12500多個垃圾箱的清運工作,其中80%分布在居民小區。 作為煙臺市的中心城區、老城區,芝罘區內老舊小區多,原有規劃陳舊落后,環衛設施不完善。垃圾壓縮車每日穿梭各收運點位,不僅耗時長、效率低、噪音擾民,且交通日益擁堵。同時敞口垃圾箱存在揚塵、散發臭味、污水和垃圾外溢、孳生蚊蠅等弊端,特別是夏季更加突出。另外由于垃圾壓縮車密封性能差,沿途灑漏污水現象始終無法徹底解決,車輛行駛沿途飄散臭氣,市民反映較為強烈。 在垃圾清運流程再造中,芝罘區環衛采用政府投資,鼓勵引導新建居民區、大型公共設施在規劃建設時同步配套,并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升級環衛設施等措施,在轄區建設了41座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壓縮站,同步減少了98個垃圾壓縮車直接裝車的點位,有效解決收運作業低效、運輸撒漏等問題。一座小型壓縮站可輻射半徑約500米范圍,垃圾從分散收集到集中裝運,收運效率實現大幅提高。同時配套安裝排水設施,壓縮作業產生的污水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網,加之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壓縮站全密閉,從根本上杜絕了垃圾運輸途中的污水撒漏等問題。 在合理布局建設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壓縮站的基礎上,芝罘區對末端垃圾收集方式進行延伸改革。在民生小區、東花園等人口密集老舊社區,周邊分布了煙臺一中、煙臺十中等學校,兩個小區共有44個敞口垃圾箱、4座開放式垃圾間。由于社區缺少物業管理,垃圾暴露、污水橫流,拾荒人員翻撿垃圾等嚴重影響周邊環境。這兩個小區建成4座小型垃圾壓縮站后,芝罘區環衛中心又將敞口垃圾箱、垃圾間撤消,更換為240升帶蓋的密閉收集容器。在辛莊街居民區針對塑料垃圾桶容量少,每個收集點位擺放數量多、占地大的情況,建設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壓縮站空間不足的“兩難”局面,選擇用防腐性能好的不銹鋼制作5個3立方米容量的“迷你”垃圾收集站,有效避免了垃圾源頭收集的污染。 為了建立全過程的閉環收運系統,尤其是杜絕中間環節的“跑冒滴漏”,減少生活垃圾對社區環境的污染,芝罘區環衛中心引進7輛小型垃圾桶轉運車,每天從5時到19時巡回轉運民生、東花園社區的垃圾桶,清理桶邊環境衛生。目前,每日收運4至6次,從根本上解決了垃圾桶滿溢、運送環節的撒漏、車輛作業堵塞交通等問題,并且基本杜絕拾荒人員翻撿垃圾箱的現象發生。 據了解,2018年以來,煙臺市區大力建設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壓縮站,關于垃圾清運的投訴每年下降10個百分點。尤其是,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壓縮站周邊市民的投訴大幅下降,很多區域實現了零投訴。開發區、萊州市等縣市區對具備條件的沿街商戶推行上門收運生活垃圾試點工作,減少道路擺放的垃圾容器數量。 截止2019年底,全市已建成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壓縮站280座,其中市區156座,縣市124座。2020年,市區將繼續加快生活垃圾收運方式改革,計劃再新建28座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壓縮站,目前已建成11座。
|
|
|
|
推薦圖片 |
 | 政企合作 雅居樂環保加速打造廣西環保產業 | 2020年8月16日,廣西三江口節能環保產業園項目招商發布會暨項目簽約儀式在廣西來賓市象州縣舉行。來賓市市委書記農生文,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廖和明,象州縣委書記熊健,象州縣人民政府縣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