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南昌市印發2020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方案 |
(時間:2020-8-14 9:59:26) |
12日獲悉,南昌市正式印發《南昌市2020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在今年9月前,南昌市各區、灣里管理局建成區、各縣城所在鎮(街道)必須達到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100%覆蓋,居民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100%,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100%,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硬性指標。 每個社區至少配5名生活垃圾分類專員 《方案》要求,垃圾分類的重點工作任務為公共機構全覆蓋、居民分類全覆蓋、分類督導全覆蓋、監管體系全覆蓋。 全市公共機構、相關企業作為強制分類主體對象,分類覆蓋率必須達到100%,并切實對強制分類主體對象實行“不分類、不收運”。全市建成區范圍內居民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100%,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達100%、投放正確率達70%以上。 每個鎮(街道)必須足額配備3名生活垃圾分類專職人員,每個社區至少配備5名生活垃圾分類專職人員,每300戶居民必須配備1名分類督導員,負責指導居民精準分類投放垃圾。全面推行居民小區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生活垃圾,實施撤桶并點,逐步撤出居民樓道分類投放桶,按每300-500戶設置一處生活垃圾集中分類投放點。 根據《方案》,針對中端的垃圾回收程序,我市要求,各縣區、灣里管理局要優化可回收物回收網點和大件垃圾拆解點布局,按每1000戶至少配置1處面積不少于20平方米的可回收物暫存點,建設一座不少于1500平方米的再生資源分揀轉運中心;每個街道(鎮、處)設置一處密閉式有害垃圾暫存點。各縣年底前要建成1處建筑垃圾消納場;各區、灣里管理局范圍內年底前建成1-2處建筑垃圾消納場,完成1處資源化利用現場移動式機械破碎工作試點。 此外,對于垃圾分類的末端處理,南昌市還將全面推進泉嶺二期垃圾焚燒廠擴建、第二座廚余(餐廚)垃圾處理場建設、大型生活垃圾分類轉運中心等市級項目建設。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達到35% 《方案》提出,完善市、區兩級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健全市、區(縣)、街(鎮)、居(村)四級管理責任人制度,加快推進《南昌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地方法規出臺;編制《南昌市生活垃圾分類專項規劃》《南昌市可回收物回收處理體系建設規劃》等專業規劃。 此外,《方案》要求實施源頭減量措施。建立和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開展“光盤行動”,推動綠色采購、綠色辦公,推廣使用可循環利用物品,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推動賓館、酒店、餐飲、娛樂場所不主動提供一次性消費用品;加強對果蔬生產、銷售環節的管理,出臺相關鼓勵政策和規范要求,積極推行凈菜上市。 同時,制定本市快遞業綠色包裝標準,促進快遞包裝物的減量化和循環利用;每年至少開展一次過度包裝專項治理;落實限塑令,推廣使用環保購物袋,每季度開展專項檢查,遏制“白色污染”。 提高回收利用率。建立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處理獎勵機制,進一步推進廢玻璃、廢織物等低值可回收物分流分類處理。推動環衛收運系統與再生資源回收系統“兩網”深度融合,加大資源回收網絡建設,確保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引入第三方企業參與垃圾分類 《方案》提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單位,住宅小區、公共場所等管理責任單位實行生活垃圾分類責任人制度,對責任區域內的投放點、投放容器、投放時間進行配置和設定,并對投放人分類投放行為進行發動、指導、監督。 統籌組織推進轄區范圍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和投放收集點設置工作,推動生活垃圾投放智能化和數據化,探索引入智能化分類設施,提高居民分類投放積極性。 推行以街道為單位,鼓勵引入第三方企業參與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和管理等工作。積極推進實行小區內物業管理、環衛清掃、垃圾分類三支隊伍完全整合。 此外,市生活垃圾分類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各縣區、市直單位開展督促檢查,并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評分,對長期進展緩慢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將啟動問責機制,嚴肅追究有關人員和單位的責任。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