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浙江杭州市上城區精細化推進垃圾分類成效顯著 |
(時間:2020-7-28 9:00:34) |
近年來,杭州市上城區以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精細化、多舉措鼓勵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嚴格實施垃圾分類監督管理,多渠道后端分類處置垃圾,垃圾分類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居民幸福感的作用逐漸顯現。 目前,上城區已建成省級高標準示范小區13個、市級示范小區55個。2019年實際產生生活垃圾184646.09噸,日均505.87噸,垃圾控量工作全市領先(杭州市要求生活垃圾零增量),與2018年同比減少5905.06噸,減量-3.1%,2020年上半年同比減量-14.68%,遠低于杭州市平均水平。2019年全年再生資源回收7.62萬噸,2020年上半年資源回收6.6萬噸。 精細化鼓勵引導,逐步形成分類全覆蓋。 不斷完善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居民配合、社會協同、輿論宣傳的“五力合一”工作機制,目前上城區開展垃圾分類的主體數量為4418個,其中398個生活小區約41萬人參與垃圾分類,生活小區分類覆蓋率100%。采用“互聯網+”模式,建立上門回收、手機預約回收、小區設點回收等多種便利垃圾回收途徑,提升居民參與垃圾分類便利性、積極性。目前,該區1.5萬余戶家庭已參與垃圾分類積分獎勵,實現每月回收減量垃圾約300噸。 精細化監督管理,嚴格抓實垃圾分類責任。 依托互聯網,深化垃圾分類實名制,將居民小區、餐飲等食品經營企業、公共機構等全部納入實名制系統,形成垃圾分類追溯系統,提高垃圾分類正確率。建立垃圾分類專項檢查督查隊伍,做到時時查、處處查。建立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質量評比機制,實行紅黑榜制度。推出垃圾房承包模式,社區或各層面志愿組織、黨支部、樓道長等參與垃圾房承包。規范垃圾清運車輛,嚴密監管垃圾混裝混運,全年未發生垃圾外運偷倒、生活垃圾亂堆放、混裝混運等事件。在狀元弄、饅頭山等42個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統一清運專車、清運線路、清運集置點,做到垃圾“日產日清”。 精細化后端處置,全面構建垃圾利用系統。 通過統收統運等措施,加強專項回收處置,實現垃圾大額減量。開辟商業綜合體、農貿市場等12條餐廚垃圾、生鮮垃圾清運專線,每年統收統運餐廚垃圾約18000噸、生鮮垃圾約5000噸,用于生產肥料、生物柴油等產品;2018年在望江地區建立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場地,用建筑垃圾生產磚塊,全年共處理非生活垃圾30000余噸。依托互聯網資源調配功能,進一步拓寬前端垃圾回收種類,拓寬后端垃圾回收利用途徑。運用市場化機制,積極引導社會責任企業參與,目前該區共有從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20家。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